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微博涉腐类谣言的传播及治理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1页
    1.1 研究缘起第10-13页
        1.1.1 研究的背景第10-12页
        1.1.2 研究的意义第12-13页
        1.1.3 研究目的第13页
    1.2 研究现状第13-18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6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6-18页
    1.3 研究方法、重难点与创新点第18-19页
        1.3.1 研究方法第18-19页
        1.3.2 研究重难点第19页
        1.3.3 研究创新点第19页
    1.4 研究思路第19-21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21-28页
    2.1 集群行为相关理论第21-22页
    2.2 信息方式理论第22-24页
    2.3 传播学的相关研究第24-26页
        2.3.1 传播心理第24-25页
        2.3.2 传播过程第25页
        2.3.3 传播效果第25-26页
    2.4 公共管理的相关研究第26-28页
        2.4.1 公共行政第26-27页
        2.4.2 民主政治第27-28页
第三章 微博涉腐类谣言的内涵、生成与特征第28-36页
    3.1 相关概念第28-31页
        3.1.1 谣言第28-29页
        3.1.2 涉腐类谣言第29-30页
        3.1.3 微博涉腐类谣言第30-31页
    3.2 涉腐类谣言的生成第31-32页
        3.2.1 产生条件第31-32页
        3.2.2 问题实质第32页
    3.3 微博涉腐类谣言的特征第32-36页
        3.3.1 传播特征第33-34页
        3.3.2 自身特征第34-36页
第四章 微博涉腐类谣言传播盛行的原因第36-46页
    4.1 微博涉腐类谣言传播的社会原因第36-38页
        4.1.1 对官方媒体消息的不信任第36-37页
        4.1.2 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第37页
        4.1.3 监管与辟谣机制不健全第37-38页
        4.1.4 媒体缺乏对公民的正确引导第38页
        4.1.5 公民的道德意识与责任意识欠缺第38页
    4.2 涉腐类谣言传播的心理原因第38-46页
        4.2.1 对贪腐官员的反感心理第38-42页
        4.2.2 从众跟风心理第42-46页
第五章 微博涉腐类谣言的传播过程第46-61页
    5.1 涉腐类谣言的传播方式第46-52页
        5.1.1 链状式传播第47-48页
        5.1.2 树状传播第48-49页
        5.1.3 放射状传播第49-51页
        5.1.4 旋涡状传播第51-52页
    5.2 涉腐类谣言的传播路径第52-55页
        5.2.1 造谣第52-53页
        5.2.2 传谣第53-54页
        5.2.3 失控第54-55页
        5.2.4 辟谣第55页
    5.3 促使特定角色传播微博涉腐类谣言的原因第55-61页
        5.3.1 媒体第55-57页
        5.3.2 网络水军第57-58页
        5.3.3 意见领袖第58-59页
        5.3.4 草根用户第59-60页
        5.3.5 敌对势力第60-61页
第六章 微博涉腐类谣言的治理第61-66页
    6.1 提高官员的为官素养第61-62页
    6.2 “谣言止于智者”第62-63页
    6.3 建立并完善辟谣机制第63页
    6.4 以法律法规为“利剑”第63-64页
    6.5 加强微博平台的监管第64-66页
结束语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2页
致谢第72-73页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CDN-P2P架构下的文件下载策略的研究与实现
下一篇:基于人脸图像的性别识别的研究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