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3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析 | 第14-15页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一)文献分析法 | 第15页 |
(二)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 | 第15-16页 |
(三)比较分析法 | 第16页 |
1.5 可能的创新及不足 | 第16-17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17-23页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7-19页 |
2.1.1 乡村旅游 | 第17页 |
2.1.2 民宿、特色民宿与酒店 | 第17-19页 |
2.2 本文的理论基础 | 第19-20页 |
2.2.1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 | 第19页 |
2.2.2 运用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分析民宿的发展路径 | 第19-20页 |
2.3 民宿发展的积极意义 | 第20-23页 |
2.3.1 对社会经济的积极影响 | 第20-21页 |
2.3.2 对社会文化的积极影响 | 第21页 |
2.3.3 对环境的积极影响 | 第21-23页 |
第3章 永嘉乡村旅游中民宿发展的现状分析 | 第23-29页 |
3.1 永嘉乡村旅游资源的分布情况 | 第23页 |
3.2 永嘉乡村旅游中民宿的开发情况 | 第23-25页 |
3.3 永嘉乡村旅游中民宿的市场需求情况 | 第25页 |
3.4 永嘉乡村旅游中民宿发展的类型和特点 | 第25-27页 |
3.4.1 运动休闲民宿 | 第25-26页 |
3.4.2 溪边休闲民宿 | 第26页 |
3.4.3 农园休闲民宿 | 第26页 |
3.4.4 传统建筑民宿 | 第26页 |
3.4.5 料理休闲民宿 | 第26-27页 |
3.5 永嘉乡村旅游中民宿发展的优势 | 第27-29页 |
3.5.1 山水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 | 第27页 |
3.5.2 文化底蕴深厚,民宿发展前景广阔 | 第27页 |
3.5.3 旅游交通便捷,可进入性增强 | 第27页 |
3.5.4 战略目标明确,旅游品牌凸显 | 第27-28页 |
3.5.5 政府高度重视,扶持力度较大 | 第28-29页 |
第4章 永嘉乡村旅游中民宿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29-33页 |
4.1 永嘉民宿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29-31页 |
4.1.1 环境污染凸显 | 第29页 |
4.1.2 申请合法化困难 | 第29-30页 |
4.1.3 政府执法管理困难 | 第30页 |
4.1.4 旅客投诉处理困难 | 第30-31页 |
4.2 永嘉民宿发展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31-33页 |
4.2.1 品牌服务意识不强 | 第31页 |
4.2.2 综合开发深度不够 | 第31-32页 |
4.2.3 管理过度化 | 第32-33页 |
第5章 国内外民宿发展的经验与借鉴 | 第33-41页 |
5.1 国外民宿发展的经验 | 第33-36页 |
5.1.1 法国民宿发展的经验 | 第33-34页 |
5.1.2 日本民宿发展的经验 | 第34-35页 |
5.1.3 英国民宿发展的经验 | 第35-36页 |
5.2 国内民宿发展的经验 | 第36-38页 |
5.2.1 台湾民宿发展的经验 | 第36页 |
5.2.2 厦门鼓浪屿民宿发展的经验 | 第36-38页 |
5.2.3 浙江嘉兴乌镇民宿发展的经验 | 第38页 |
5.3 对永嘉的启示 | 第38-41页 |
5.3.1 打造当地文化特色民宿 | 第39页 |
5.3.2 打造精品效应示范民宿 | 第39页 |
5.3.3 打造品牌服务优质民宿 | 第39-40页 |
5.3.4 打造安全卫生美丽民宿 | 第40-41页 |
第6章 永嘉乡村旅游中民宿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 第41-48页 |
6.1 永嘉乡村旅游中民宿发展的方向 | 第41-44页 |
6.1.1 树立新理念 | 第41页 |
6.1.2 发展的重点 | 第41-42页 |
6.1.3 发展的模式 | 第42-44页 |
6.2 永嘉乡村旅游中民宿发展的具体对策 | 第44-48页 |
6.2.1 政府主导,落实政策 | 第44页 |
6.2.2 普遍参与,脱贫致富 | 第44-45页 |
6.2.3 规划先行,市场策划 | 第45页 |
6.2.4 适应市场,创立品牌 | 第45页 |
6.2.5 拉动需求,增强消费 | 第45-46页 |
6.2.6 开发保护,持续发展 | 第46页 |
6.2.7 加强培训,提高素质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