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11页 |
1 导论 | 第11-16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网站可用性涵义及本文界定 | 第12-13页 |
·研究的内容及步骤 | 第13-14页 |
·业界运用 | 第14-15页 |
·本文的章节安排 | 第15-16页 |
2 相关研究 | 第16-20页 |
·基于旅游网站的相关研究 | 第16-19页 |
·旅游网站的概念 | 第16-17页 |
·旅游网站的分类 | 第17页 |
·美国旅游网站发展现状 | 第17-18页 |
·中国旅游网站发展现状 | 第18-19页 |
·旅游网站可用性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可用性评估指标研究 | 第19页 |
·旅游网站可用性研究 | 第19-20页 |
3 旅游网站可用性评估指标体系、数据采集及评估研究 | 第20-32页 |
·旅游网站可用性评估指标体系 | 第20-24页 |
·语法错误和错别字 | 第20页 |
·网络语言或特殊专业用语 | 第20-21页 |
·标题与内容的一致性 | 第21页 |
·字体颜色清晰可读 | 第21页 |
·无水平卷轴 | 第21页 |
·网页长度适中 | 第21页 |
·小图像的使用 | 第21页 |
·正文内容划分清晰 | 第21-22页 |
·无多余的网页信息 | 第22页 |
·网页基础功能能够表现其意义 | 第22页 |
·图像不作为传达信息的方式 | 第22页 |
·网址的变更 | 第22页 |
·引导标识清晰 | 第22页 |
·信息及时更新 | 第22页 |
·最小化浏览窗口 | 第22-23页 |
·内部链接工作正常 | 第23页 |
·网站主页不使用滚轴 | 第23页 |
·适当的导航标识 | 第23页 |
·图像用户界面符合标准 | 第23页 |
·内部链接颜色突出 | 第23页 |
·返回按钮工作正常 | 第23页 |
·网页避免使用最新技术 | 第23-24页 |
·网页内容布局合理 | 第24页 |
·网页显示及下载速度快 | 第24页 |
·问卷的设计和数据的收集 | 第24-28页 |
·本文对旅游网站类型的界定 | 第24-25页 |
·样本网站的选取 | 第25-27页 |
·问卷的设计及数据的采集 | 第27-28页 |
·旅游网站评估研究 | 第28-32页 |
·评估方法 | 第28-29页 |
·成绩评估公式和数据标准化 | 第29-30页 |
·中美两国旅游网站可用性评价值和统计信息 | 第30-32页 |
4 中美旅游网站可用性分析 | 第32-40页 |
·中国不同类型旅游网站可用性分析 | 第32-36页 |
·中国不同类型旅游网站的语言 | 第32页 |
·中国不同类型旅游网站的页面结构和设计 | 第32-34页 |
·中国不同类型旅游网站的信息结构 | 第34页 |
·中国不同类型旅游网站的用户界面和导航标识 | 第34-35页 |
·中国不同类型旅游网站的整体 | 第35页 |
·总结中国不同类型旅游网站可用性现状 | 第35-36页 |
·美国不同类型旅游网站可用性分析 | 第36-40页 |
·美国不同类型旅游网站的语言信息 | 第36-37页 |
·美国不同类型旅游网站的页面结构和设计 | 第37-38页 |
·美国不同类型旅游网站的信息结构 | 第38页 |
·美国不同类型旅游网站的用户界面和导航标识 | 第38-39页 |
·美国不同类型旅游网站的整体 | 第39页 |
·总结美国不同类型旅游网站可用性现状 | 第39-40页 |
5 中美旅游网站可用性比较分析 | 第40-57页 |
·旅游网站可用性分析——中国Ⅰ类VS美国Ⅰ类 | 第40-43页 |
·维度一——语言 | 第41-42页 |
·维度二——页面结构和设计 | 第42页 |
·维度三——信息结构 | 第42页 |
·维度四——用户界面和导航标识 | 第42-43页 |
·维度五——整体 | 第43页 |
·总结中国Ⅰ类和美国Ⅰ类可用性现状 | 第43页 |
·旅游网站可用性分析——中国Ⅱ类VS美国Ⅱ类 | 第43-47页 |
·维度一——语言 | 第45页 |
·维度二——页面结构和设计 | 第45页 |
·维度三——信息结构 | 第45页 |
·维度四——用户界面和导航标识 | 第45-46页 |
·维度五——整体 | 第46页 |
·总结中国Ⅱ类和美国Ⅱ类可用性现状 | 第46-47页 |
·旅游网站可用性分析——中国Ⅲ类VS美国Ⅲ类 | 第47-50页 |
·维度一——语言 | 第48页 |
·维度二——页面结构和设计 | 第48-49页 |
·维度三——信息结构 | 第49页 |
·维度四—用户界面和导航标识 | 第49页 |
·维度五—整体 | 第49-50页 |
·总结中国Ⅲ类和美国Ⅲ类可用性现状 | 第50页 |
·旅游网站可用性分析——中国Ⅳ类VS美国Ⅳ类 | 第50-54页 |
·维度一——语言 | 第51-52页 |
·维度二——页面结构和设计 | 第52页 |
·维度三——信息结构 | 第52页 |
·维度四——用户界面和导航标识 | 第52-53页 |
·维度五——整体 | 第53页 |
·总结中国Ⅳ类和美国Ⅳ类可用性现状 | 第53-54页 |
·旅游网站可用性分析——中国VS美国 | 第54-57页 |
·维度一——语言 | 第54页 |
·维度二——页面结构和设计 | 第54-55页 |
·维度三——信息结构 | 第55页 |
·维度四——用户界面和导航标识 | 第55-56页 |
·维度五——整体 | 第56-57页 |
·总结中国和美国旅游网站可用性现状 | 第57页 |
6 提高我国旅游网站可用性的建议 | 第57-60页 |
·简洁化的操作界面是提高旅游网站可用性的基础 | 第57-58页 |
·流程的易用性是提高旅游网站可用性的关键 | 第58-59页 |
·关注网站的细节是提高旅游网站可用性的捷径 | 第59页 |
·提高旅游网站可用性的辅助性工具 | 第59-60页 |
7 结论和展望 | 第60-63页 |
·本文结论 | 第60-61页 |
·不足与展望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科研及发表论文情况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