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合成亚胺类荧光器件并研究其逻辑识别作用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26页 |
·前言 | 第9-10页 |
·超分子化学与分子识别 | 第10-12页 |
·有机光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展 | 第12-13页 |
·分子逻辑门器件 | 第13-15页 |
·有机荧光分子开关设计模拟分类 | 第15-17页 |
·利用化学控制的荧光分子开关构建的逻辑门 | 第15-16页 |
·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控制的荧光分子开关构建逻辑门 | 第16-17页 |
·用光控制的荧光分子开关构建逻辑门 | 第17页 |
·希夫碱及其还原产物的应用和发展 | 第17-19页 |
·Schiff碱仲胺类配合物的研究进展 | 第18页 |
·仲胺类配体及其配合物的合成机理 | 第18-19页 |
·单晶的培养方法 | 第19-21页 |
·重结晶法 | 第20页 |
·常温溶剂挥发法 | 第20页 |
·界面扩散法 | 第20页 |
·蒸汽扩散法 | 第20-21页 |
·凝胶扩散法 | 第21页 |
·高压釜法 | 第21页 |
·金属配合物结构的表征方法 | 第21-24页 |
·仲胺类金属配合物的结构 | 第21-22页 |
·金属配合物的表征方法 | 第22-24页 |
·Schiff碱型仲胺配体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应用 | 第24-25页 |
·主体分子设计思路以及课题展望 | 第25-26页 |
2 实验部分 | 第26-36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26-27页 |
·主要试剂与原料 | 第26页 |
·主要仪器 | 第26-27页 |
·配体及其配合物的合成 | 第27-28页 |
·合成Schiff碱S | 第27页 |
·还原Schiff碱S合成配体L | 第27-28页 |
·金属配合物的合成 | 第28页 |
·晶体的培养 | 第28-30页 |
·溶剂扩散法 | 第28-29页 |
·溶剂挥发法 | 第29页 |
·重结晶法 | 第29页 |
·金属离子置换法 | 第29-30页 |
·配体L及其金属配合物的表征 | 第30-34页 |
·配体及配合物荧光性质的测定方法 | 第34-36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36-45页 |
·配体L的荧光性质 | 第36-37页 |
·配体的荧光逻辑门识别功能设计 | 第37页 |
·金属配合物单晶的培养和测试 | 第37-38页 |
·运用ITC对离子交换反应进行测量 | 第38-41页 |
·基于ZnL配合物的荧光双控开关设计 | 第41-44页 |
·配合物磁共振造影试验及阴离子识别逻辑门的探索 | 第44-45页 |
4 总结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2页 |
硕士期间所作课题及论文发表情况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