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果树园艺论文--仁果类论文--梨论文

红皮梨色泽变异系的分子标记鉴定及遗传差异分析

目录第4-9页
摘要第9-11页
ABSTRACT第11-13页
缩略词表第14-15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5-35页
    1 红皮梨种质资源第15-18页
        1.1 西洋梨第15-16页
            1.1.1 早红考密斯第16页
            1.1.2 红安久第16页
            1.1.3 考密斯第16页
        1.2 东方梨第16-18页
            1.2.1 红香酥第17页
            1.2.2 满天红第17页
            1.2.3 八月红第17页
            1.2.4 南果第17-18页
    2 红皮梨的发展前景第18-19页
        2.1 红皮梨遗传规律研究第18页
        2.2 皮梨资源与育种第18-19页
    3 梨果皮色泽的研究第19-26页
        3.1 花青素合成途径的关键酶第20-22页
            3.1.1 查耳酮合酶(CHS)第21页
            3.1.2 苯基苯乙烯酮黄烷酮异构酶(CHI)第21页
            3.1.3 黄烷酮-3-羟化酶(F3H)第21页
            3.1.4 F3’H和F3’5’H第21-22页
            3.1.5 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DFR)第22页
            3.1.6 花色素合成酶(ANS)第22页
            3.1.7 UDP-葡萄糖:类黄酮3-O-葡萄糖基转移酶(UFGT)第22页
        3.2 花青素合成的调控因子第22-24页
            3.2.1 MYB蛋白第22-23页
            3.2.2 bHLH蛋白第23页
            3.2.3 WD40蛋白第23页
            3.2.4 MADS-box第23-24页
        3.3 影响花青素合成的其它因素第24-25页
            3.3.1 糖对花青素合成的影响第24-25页
            3.3.2 植物激素对花青素合成的影响第25页
            3.3.3 光对花青素合成的影响第25页
        3.4 花青素的研究展望第25-26页
    4 果树突变体的产生及鉴定第26-29页
        4.1 自然芽变第26页
        4.2 芽变的鉴定方法第26-28页
            4.2.1 染色体观察法第26-27页
            4.2.2 同工酶分析法第27页
            4.2.3 孢粉学研究法第27-28页
            4.2.4 分子生物技术第28页
        4.3 人工诱变第28-29页
            4.3.1 辐射诱变国内外进展第28页
            4.3.2 辐射诱变材料第28-29页
            4.3.3 辐射诱变剂第29页
            4.3.4 辐射效应第29页
    5 果树研究中常用的分子标记技术第29-31页
        5.1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第29-30页
        5.2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第30页
        5.3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第30-31页
        5.4 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第31页
        5.5 简单重复序列(SSR)第31页
    6 cDNA-AFLP技术及其应用第31-35页
        6.1 cDNA-AFLP技术原理第32页
        6.2 cDNA-AFLP技术流程第32-33页
        6.3 cDNA-AFLP技术特点第33-34页
            6.3.1 可以反映基因间表达量的差异第33页
            6.3.2 重复性高,假阳性低第33页
            6.3.3 全面获取转录组的表达信息第33-34页
        6.4 cDNA-AFLP技术应用第34-35页
第二章 梨果皮色泽变异品种(系)的分子标记鉴定第35-45页
    摘要第35页
    前言第35-36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6-38页
        1.1 试验材料第36-37页
        1.2 试验方法第37页
            1.2.1 基因组DNA的提取第37页
            1.2.2 AFLP标记分析第37页
            1.2.3 SRAP标记分析第37页
        1.3 数据统计与处理第37-38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8-42页
        2.1 基因组DNA扩增结果第38页
        2.2 AFLP标记鉴定色泽变异品种(系)第38-39页
        2.3 SRAP标记鉴定色泽变异品种(系)第39-41页
        2.4 不同品种(系)的指纹图谱及系谱关系第41-42页
    3 讨论第42-43页
        3.1 分子标记在果树突变系鉴定中的应用第42页
        3.2 不同分子标记的鉴别效率第42-43页
    4 小结第43-45页
第三章 早红考密斯及其绿色变异系果皮中花青素含量的比较研究第45-51页
    摘要第45页
    前言第45-46页
    1 试验材料与方法第46页
        1.1 试验材料第46页
        1.2 试验方法第46页
    2 结果分析第46-48页
        2.1 早红考密斯及其绿色变异系果皮中花青素含量的变化第46-48页
        2.2 早红考密斯及其变异系果皮花青素含量的比较第48页
    3 讨论第48-49页
    4 小结第49-51页
第四章 早红考密斯及其绿色变异系CDNA-AFLP的表达差异分析第51-77页
    摘要第51页
    前言第51-52页
    1 试验材料与方法第52-58页
        1.1 试验材料第52页
        1.2 试验方法第52-58页
            1.2.1 RNA提取第52页
            1.2.2 第一链cDNA反应合成第52-53页
            1.2.3 第二链cDNA反应合成第53页
            1.2.4 cDNA纯化第53-54页
            1.2.5 cDNA-AFLP反应体系第54-56页
            1.2.6 6%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第56页
            1.2.7 条带统计第56-57页
            1.2.8 差异片段的回收、纯化第57页
            1.2.9 目的片段的连接与转化第57-58页
            1.2.10 阳性克隆的检测及测序第58页
            1.2.11 序列比对分析第58页
    2 结果分析第58-71页
        2.1 RNA检测第58-59页
        2.2 cDNA-AFLP体系优化第59-60页
        2.3 cDNA-AFLP结果分析第60-62页
        2.4 6%聚丙烯酰胺凝胶回收第62-63页
        2.5 阳性克隆的检测第63页
        2.6 测序结果第63-70页
        2.7 差异片段序列的BLAST结果分析第70-71页
    3 讨论第71-75页
    4 小结第75-77页
第五章 差异表达基因与花青素积累的关系研究第77-87页
    摘要第77页
    前言第77-78页
    1 材料与方法第78-80页
        1.1 试验材料第78页
        1.2 试验方法第78-80页
            1.2.1 果皮RNA提取第78页
            1.2.2 cDNA合成及检测第78-79页
            1.2.3 PyMADS18荧光引物设计及检测第79页
            1.2.4 荧光定量PCR第79-80页
    2 结果分析第80-84页
        2.1 果皮总RNA检测第80页
        2.2 合成cDNA检测第80-81页
        2.3 TDF11的BLAST结果第81-82页
        2.4 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第82-83页
        2.5 早红考密斯及其绿色变异系PyMADS18基因表达量分析第83-84页
        2.6 早红考密斯及其变异系的PyMADS18基因表达量比较第84页
    3 讨论第84-86页
    4 小结第86-87页
全文结论第87-89页
主要创新点第89-91页
参考文献第91-9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论文第99-101页
致谢第101页

论文共1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甲磺酸伊马替尼对脊髓损伤致大鼠神经源膀胱顺应性的影响
下一篇:慢性心衰大鼠胰岛素通路mRNA变化及代谢轮廓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