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6页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二、国内外研究回顾 | 第10-13页 |
(一)国外研究回顾 | 第10-12页 |
(二)国内研究动态 | 第12-13页 |
三、本文主要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3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三)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页 |
四、本文创新及不足 | 第14-16页 |
(一)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二)本文的不足 | 第15-16页 |
第一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研究 | 第16-22页 |
第一节 关键概念界定 | 第16-19页 |
一、城乡一体化 | 第16页 |
二、生态型公共产品 | 第16-19页 |
第二节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9-22页 |
一、外部性理论 | 第19页 |
二、环境公平理论 | 第19-20页 |
三、二元经济理论 | 第20-21页 |
四、或有估价法 | 第21-22页 |
第二章 农村生态型公共产品供给的现状分析 | 第22-29页 |
第一节 国家对农村生态型公共产品投入总量分析 | 第22-25页 |
一、物质型生态公共产品供给总量多于自然型生态公共产品 | 第22-23页 |
二、国家对农村制度型生态公共产品投入的现状及趋势分析 | 第23-25页 |
第二节 农村生态型公共产品供给投入结构比较分析 | 第25-29页 |
一、国家对城市和乡村生态型公共产品投入差距愈来愈明显 | 第25-27页 |
二、总体上国家对农村生态型公共产品供给投入增加 | 第27-29页 |
第三章 农村生态型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29-39页 |
第一节 农村生态型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的问题 | 第29-32页 |
一、国家对农村生态型公共产品投入总量不足 | 第29-31页 |
二、国家对农村生态型公共产品投入不公平 | 第31-32页 |
三、基层政府对农村生态型公共产品投入结构不合理 | 第32页 |
第二节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村生态型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原因分析 | 第32-39页 |
一、经济学角度 | 第32-34页 |
(一)乡村生态型公共产品供给低效 | 第32-33页 |
(二)农村生态环境自身的公共产品属性影响 | 第33页 |
(三)城乡经济差距带来的资源分配不均衡 | 第33-34页 |
二、公共管理视角 | 第34-36页 |
(一)政府执政理念及价值取向偏差 | 第34页 |
(二)政府对农村生态型公共产品供给缺乏制度保障 | 第34-35页 |
(三)农村环保政策执行过程中的政府失灵 | 第35页 |
(四)基层政府生态型公共产品供应财政压力大 | 第35-36页 |
三、社会学视角 | 第36-39页 |
(一)社会组织发育不健全 | 第36-37页 |
(二)村民对生态型公共产品缺乏科学认知 | 第37-38页 |
(三)公民对生态型公共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 | 第38-39页 |
第四章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实现农村生态型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对策 | 第39-48页 |
第一节 转变执政理念,加强主导地位 | 第39-42页 |
一、树立城乡一体化执政理念 | 第39-40页 |
二、优化政府行为,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 第40-41页 |
三、建立有效补偿机制以缩短城乡投入差距 | 第41-42页 |
第二节 健全统筹城乡环境治理的规章制度 | 第42-45页 |
一、健全财政支持制度,加大对农村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 第42-43页 |
二、完善统筹城乡环境保护政策法规体系 | 第43-44页 |
三、建立对农村环境污染有效补偿机制 | 第44-45页 |
第三节 引进优质社会资源,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约束 | 第45-46页 |
一、引导生态型公共产品供给的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的结合 | 第45页 |
二、以先进技术改变生态型公共产品的负外部性 | 第45-46页 |
第四节 积极引导村民参与环境保护工作 | 第46-48页 |
一、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教育 | 第46页 |
二、完善公众环境保护参与机制 | 第46-48页 |
结语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项目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