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特殊热能及其机械论文--太阳能技术论文--太阳能的收集与贮存论文

高温相变蓄热过程流动与传递规律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46页
   ·前言第14-15页
   ·太阳能热利用技术第15-16页
   ·太阳能中高温热利用中的蓄热技术进展第16-33页
     ·中高温传热蓄热材料第17-20页
     ·多孔介质蓄热材料第20-21页
     ·显热蓄热第21-27页
     ·潜热蓄热第27-29页
     ·热化学反应蓄热第29-31页
     ·其它新方法第31-33页
   ·多孔介质蓄热材料中流动与传递现象第33-38页
     ·多孔介质的研究方法第33-34页
     ·多孔介质传递与流动控制方程第34-37页
     ·多孔介质微结构对传递与流动性能的影响第37-38页
   ·多孔介质蓄热过程理论与研究第38-45页
     ·多孔介质蓄热理论第38-39页
     ·数值模拟方法第39-41页
     ·Matlab 的数值应用第41-43页
     ·相变蓄热过程传热强化理论与途径第43-45页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45-46页
第二章 熔融盐相变蓄热系统的实验研究第46-63页
   ·实验方案第46-55页
     ·实验装置第46-52页
     ·传热蓄热介质热物性第52-55页
   ·实验研究内容和步骤第55-59页
     ·球型填充床显热蓄热实验第55-57页
     ·熔盐球型填充床相变蓄热实验第57-59页
   ·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第59-61页
   ·本章小结第61-63页
第三章 熔盐球型填充床显热蓄热过程数值模拟第63-107页
   ·蓄热模型的建立第63-67页
     ·物理模型第63-64页
     ·控制方程第64-65页
     ·方程组的离散和求解第65-67页
   ·蓄热性能第67-70页
     ·蓄热系统的蓄热量第67-68页
     ·蓄热系统的熵产第68-69页
     ·基于出口温度定义的蓄热效率第69-70页
     ·基于斜温层厚度定义的蓄热效率第70页
   ·计算结果和分析第70-106页
     ·蓄热过程规律第70-75页
     ·固体蓄热材料物性对蓄热性能的影响第75-83页
     ·固体蓄热材料微结构与颗粒尺寸对蓄热性能的影响第83-91页
     ·熔盐物性和进口参数对蓄热性能的影响第91-101页
     ·熔盐流体和固体蓄热材料之间温差的分析第101-106页
   ·本章小结第106-107页
第四章 熔盐球形填充床潜热蓄热过程传热与流动性能第107-127页
   ·蓄热模型的建立第107-110页
     ·物理模型第107-108页
     ·控制方程第108-109页
     ·方程组的离散第109-110页
   ·数值计算的结果和讨论第110-125页
     ·相变蓄热罐的蓄热性能第110-114页
     ·初始温度对蓄热性能的影响第114-116页
     ·导热油进口温度对蓄热性能的影响第116-118页
     ·导热油进口流速的影响第118-120页
     ·不同导热油比热的影响第120-122页
     ·相变球颗粒直径的影响第122-124页
     ·熔融盐相变材料潜热的影响第124-125页
   ·本章小结第125-127页
第五章 相变蓄热过程实验与理论结果的比较与讨论第127-137页
   ·熔盐球形填充床显热蓄热系统实验结果第127-131页
     ·蓄热罐预热温度第127页
     ·熔盐的进口温度第127-128页
     ·熔盐的温度分布第128-129页
     ·不同蓄热时间蓄热罐轴线方向的熔盐温度分布第129-130页
     ·蓄热量随着时间的变化第130-131页
   ·熔盐球形填充床相变蓄热系统实验结果第131-136页
     ·相变蓄热罐预热温度第131页
     ·熔盐的进口温度第131-132页
     ·相变温度的影响第132-133页
     ·熔盐温度变化第133-134页
     ·蓄热量随着时间的变化第134页
     ·自然冷却降温过程第134-136页
   ·本章小结第136-137页
结论第137-140页
参考文献第140-149页
附录 A第149-152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52-153页
致谢第153-154页
附件第154页

论文共1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膜式液体除湿流道共轭传热传质特性研究
下一篇:锂电池纳米硫正极与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