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改性纳米TiO2光催化氧化还原性能的研究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32页
    1.1 引言第11页
    1.2 光催化反应研究概况第11-19页
        1.2.1 半导体光催化剂第11-13页
        1.2.2 光催化作用原理第13-14页
        1.2.3 光催化自由基反应机理第14页
        1.2.4 影响光催化效果的因素第14-18页
            1.2.4.1 反应条件因素第15-17页
            1.2.4.2 催化剂结构和表面性质的因素第17-18页
        1.2.5 光催化反应器第18-19页
    1.3 纳米二氧化钛的光催化特性第19-20页
    1.4 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第20-23页
        1.4.1 气相法第21页
        1.4.2 液相法第21-23页
    1.5 纳米二氧化钛改性途径第23-25页
        1.5.1 贵金属沉积第23页
        1.5.2 半导体复合第23-24页
        1.5.3 金属离子掺杂第24页
        1.5.4 表面光敏化第24-25页
        1.5.5 二氧化钛表面超强酸化第25页
    1.6 过渡金属离子掺杂改性纳米二氧化钛研究现状第25-27页
        1.6.1 掺杂样品的制备第25-26页
        1.6.2 对掺杂改性机制的研究第26-27页
        1.6.3 改性催化剂的光催化氧化还原性能的研究第27页
    1.7 光催化应用范围第27-30页
        1.7.1 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光催化去除第27-28页
        1.7.2 废水中污染物的去除第28页
        1.7.3 饮用水的深度处理第28页
        1.7.4 光催化杀菌第28-29页
        1.7.5 金属催化剂的制备和贵金属的回收第29页
        1.7.6 光催化合成第29-30页
    1.8 选题及课题研究的意义和内容第30-32页
        1.8.1 选题第30-31页
        1.8.2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第31-32页
第二章 纳米二氧化钛制备条件的探索第32-45页
    2.1 引言第32页
    2.2 实验部分第32-36页
        2.2.1 仪器与试剂第32-33页
        2.2.2 纳米二氧化钛制备第33页
        2.2.3 催化剂表征第33-34页
            2.2.3.1 XRD第33页
            2.2.3.2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实验第33页
            2.2.3.3 BET比表面测定实验第33页
            2.2.3.4 TG-DTA分析第33-34页
        2.2.4 光催化活性实验第34-36页
            2.2.4.1 设备与流程第34页
            2.2.4.2 光催化氧化性能评价方法与实验步骤第34-36页
                2.2.4.2.1 所需试剂的配制第34-35页
                2.2.4.2.2 COD值的测定步骤第35-36页
                2.2.4.2.3 降解率的计算第36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6-43页
        2.3.1 制备方法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第36-40页
        2.3.2 超声参数对纳米二氧化钛性能的影响第40-42页
        2.3.3 煅烧温度对纳米二氧化钛性能的影响第42-43页
    2.4 小结第43-45页
第三章 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氧化还原性能的初探第45-62页
    3.1 引言第45页
    3.2 实验部分第45-47页
        3.2.1 仪器与试剂第45-46页
        3.2.2 不同颗粒尺寸TiO2的制备与表征第46-47页
        3.2.3 光催化活性实验第47页
            3.2.3.1 光催化氧化反应评价第47页
            3.2.3.2 光催化还原反应分析方法及实验步骤第47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7-61页
        3.3.1 光催化反应条件的摸索第47-55页
            3.3.1.1 光催化还原反应条件第47-52页
                3.3.1.1.1 反应介质对光催化还原产物的影响第48-49页
                3.3.1.1.2 反应气氛对光催化还原产物的影响第49-50页
                3.3.1.1.3 外加还原剂对光催化还原产物的影响第50-51页
                3.3.1.1.4 催化剂加入量对光催化还原产物的影响第51页
                3.3.1.1.5 光催化还原产物随反应时间的变化第51-52页
            3.3.1.2 光催化氧化反应条件第52-55页
        3.3.2 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氧化还原性能分析第55-61页
            3.3.2.1 纳米化对TiO2性能的影响第55-57页
            3.3.2.2 粒径减小对纳米TiO2性能的影响第57-61页
    3.4 小结第61-62页
第四章 过渡金属离子掺杂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氧化还原性能的研究第62-77页
    4.1 引言第62-63页
    4.2 实验部分第63-64页
        4.2.1 试剂与原材料第63页
        4.2.2 催化剂制备第63页
        4.2.3 催化剂表征第63-64页
            4.2.3.1 X射线衍射(XRD)实验第63页
            4.2.3.2 X光电子能谱(XPS)实验第63-64页
            4.2.3.3 催化剂吸光性能的表征第64页
        4.2.4 反应评价第64页
            4.2.4.1 光催化氧化反应的评价第64页
            4.2.4.2 光催化还原反应的评价第64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64-75页
        4.3.1 实验结果第64-69页
            4.3.1.1 催化剂表征结果第64-67页
                4.3.1.1.1 XRD结果第64-65页
                4.3.1.1.2 XPS结果第65-66页
                4.3.1.1.3 光吸收性能第66-67页
            4.3.1.2 催化剂活性评价结果第67-69页
                4.3.1.2.1 催化剂的光催化氧化性能第67-68页
                4.3.1.2.2 催化剂的光催化还原性能第68-69页
        4.3.2 实验结果分析第69-75页
            4.3.2.1 吸光性能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第69页
            4.3.2.2 吸附氧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第69-71页
            4.3.2.3 掺杂离子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第71-74页
            4.3.2.4 掺杂量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第74页
            4.3.2.5 影响掺杂催化剂光催化氧化和还原性能的共同因素第74-75页
    4.4 小结第75-77页
第五章 不同方法掺铜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氧化还原性能的研究第77-95页
    5.1 引言第77页
    5.2 实验部分第77-79页
        5.2.1 化学试剂和原材料第77页
        5.2.2 催化剂的制备第77-78页
        5.2.3 表征第78页
            5.2.3.1 XRD实验第78页
            5.2.3.2 程序升温还原(TPR)实验第78页
            5.2.3.3 环境扫描电镜(SEM)实验第78页
            5.2.3.4 其它表征实验第78页
        5.2.4 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表征第78-79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79-94页
        5.3.1 催化剂的表征结果第79-86页
            5.3.1.1 XRD结果第79页
            5.3.1.2 XPS分析第79-83页
            5.3.1.3 TPR结果第83-84页
            5.3.1.4 SEM结果第84-85页
            5.3.1.5 吸光性能第85-86页
        5.3.2 光催化性能评价结果第86-89页
            5.3.2.1 光催化氧化性能第86-88页
            5.3.2.2 光催化还原性能第88-89页
        5.3.3 不同方法掺铜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分析第89-94页
            5.3.3.1 表面氧种第89-90页
            5.3.3.2 铜离子价态及分布第90-93页
            5.3.3.3 影响催化剂光催化氧化还原性能的共同因素第93-94页
    5.4 小结第94-95页
第六章 铜锡改性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氧化还原性能的研究第95-106页
    6.1 引言第95页
    6.2 实验部分第95-97页
        6.2.1 化学试剂与原材料第95页
        6.2.2 催化剂的制备第95-96页
            6.2.2.1 SnO2的制备第95-96页
            6.2.2.2 铜掺杂SnO2的制备第96页
            6.2.2.3 复合半导体催化剂的制备第96页
            6.2.2.4 铜锡改性催化剂的制备第96页
            6.2.2.5 基准催化剂的制备第96页
        6.2.3 催化剂表征第96页
        6.2.4 活性评价方法第96-97页
            6.2.4.1 光催化氧化反应评价第96页
            6.2.4.2 光催化还原反应评价第96-97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97-105页
        6.3.1 表征结果第97-100页
            6.3.1.1 XRD结果第97-98页
            6.3.1.2 XPS结果第98-99页
            6.3.1.3 TEM结果第99-100页
        6.3.2 催化剂光催化性能评价结果第100-102页
            6.3.2.1 光催化氧化性能第100-102页
            6.3.2.2 光催化还原性能第102页
        6.3.3 实验结果讨论第102-105页
            6.3.3.1 铜锡改性的可能机制第102-104页
            6.3.3.2 铜锡改性催化剂光催化还原CO2可能机理第104-105页
    6.4 小结第105-106页
第七章 钯锡改性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还原性能的研究第106-112页
    7.1 引言第106页
    7.2 实验部分第106-107页
        7.2.1 化学试剂与原材料第106页
        7.2.2 催化剂的制备第106页
            7.2.2.1 铜锡改性催化剂的制备第106页
            7.2.2.2 钯锡改性催化剂的制备第106页
        7.2.3 催化剂表征第106-107页
        7.2.4 光催化还原反应评价第107页
    7.3 结果与讨论第107-111页
        7.3.1 催化剂的表征第107-109页
            7.3.1.1 XRD结果第107页
            7.3.1.2 XPS结果第107-108页
            7.3.1.3 TEM结果第108-109页
        7.3.2 活性评价结果第109页
        7.3.3 实验结果讨论第109-111页
            7.3.3.1 钯锡改性二氧化钛光催化还原CO2可能机制第109-110页
            7.3.3.2 铜掺杂和贵金属沉积对电子传递过程的影响分析第110-111页
    7.4 小结第111-112页
第八章 总论第112-116页
    8.1 实验结果回顾第112页
    8.2 几点看法第112-115页
        8.2.1 反应条件对光催化反应的影响第112-113页
        8.2.2 粒径对催化剂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第113-114页
        8.2.3 吸附氧对催化剂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第114页
        8.2.4 掺杂离子对催化剂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第114-115页
        8.2.5 光生电子传递过程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第115页
    8.3 今后的工作建议第115-116页
第九章 结论第116-118页
参考文献第118-128页
本论文新颖之处第128-129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129-130页
附录第130-133页
致谢第133页

论文共13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子女成长视角的住房政策优化研究
下一篇:论图画书中的生命终结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