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内科论文--现代医学内科疾病论文

芪参通络饮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气虚血瘀型)运动耐量及血清SOD和MDA水平的影响

缩略语表第5-6页
中文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前言第11-13页
文献综述第13-24页
    1. 中医学有关冠心病的论述及研究进展第13-19页
        1.1 中医学关于冠心病的记载第13页
        1.2 中医学对冠心病病因病机的认识第13-16页
        1.3 中医学治疗CHD的进展第16-19页
    2. 西医学对CHD的研究概况第19-24页
        2.1 CHD发病的危险因素第19-20页
        2.2 冠心病的发病机制第20-21页
        2.3 CHD的治疗第21-24页
资料与方法第24-31页
    1 病例来源第24页
    2 诊断标准第24页
        2.1 西医诊断标准第24页
        2.2 中医辨证标准第24页
    3 病例选择第24-26页
        3.1 纳入标准第25页
        3.2 排除标准第25页
        3.3 剔除标准第25-26页
        3.4 脱落标准第26页
    4 研究方法第26-27页
        4.1 分组第26页
        4.2 治疗方法第26-27页
        4.3 观察方法第27页
    5 观察指标与评定第27-30页
        5.1 综合疗效观察与评定第27-28页
        5.2 心绞痛疗效判定标准第28-29页
        5.3 运动平板试验第29-30页
        5.4 血清标本的制备和测定第30页
    6 安全性指标评估第30页
    7 统计学处理第30-31页
结果第31-35页
    1 完成情况第31页
    2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第31页
    3 治疗后的疗效比较第31-35页
        3.1 心绞痛疗效比较第31-32页
        3.2 硝酸甘油停减率的比较第32页
        3.3 中医症状积分比较第32页
        3.4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第32-33页
        3.5 运动平板试验各项指标比较第33-34页
        3.6 血清中SOD、MDA的变化情况第34-35页
讨论第35-43页
    1 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型的病机分析第35-36页
    2 益气活血法治疗CHD的理论依据第36-37页
    3 芪参通络饮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理论依据第37-38页
        3.1 中医理论依据第37页
        3.2 现代医学理论依据第37-38页
    4 芪参通络饮对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气虚血瘀型)的临床疗效分析第38-41页
        4.1 对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临床症状、硝酸甘油停减率的影响第38-39页
        4.2 改善中医临床症状第39页
        4.3 改善运动耐量第39-40页
        4.4 具有抗氧化作用第40-41页
    5 前景与展望第41-43页
结论第43-44页
致谢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9页
附录第49-5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0-53页
个人简历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晚明商事纠纷处理惯例研究--以《盟水斋存牍》为例
下一篇: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基于扩展的“钻石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