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6页 |
1.1 引言 | 第14页 |
1.2 铝电解电容器概述 | 第14-17页 |
1.2.1 铝电解电容器基本构造 | 第14-15页 |
1.2.2 铝电解电容器的优势与劣势 | 第15-16页 |
1.2.3 铝电解电容器增容原理 | 第16-17页 |
1.3 铝电解电容器铝箔及其腐蚀技术概述 | 第17-21页 |
1.3.1 铝电解电容器用铝箔简介 | 第18-19页 |
1.3.2 铝箔腐蚀技术概述 | 第19-20页 |
1.3.3 铝电解电容器腐蚀工艺的发展历程 | 第20-21页 |
1.4 缓蚀剂在铝箔扩面腐蚀中的应用 | 第21-23页 |
1.4.1 缓蚀剂情况概述 | 第21-22页 |
1.4.2 缓蚀剂在铝箔扩面腐蚀工艺中的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1.5 层状双氢氧化物简介 | 第23-25页 |
1.5.1 层状双氢氧化物发展历程 | 第23-24页 |
1.5.2 层状双氢氧化物在电容器领域的研究进展 | 第24-25页 |
1.6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5-26页 |
1.6.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5页 |
1.6.2 论文的技术路线 | 第25-26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6-31页 |
2.1 实验设备及药品 | 第26-27页 |
2.1.1 实验装置 | 第26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26-27页 |
2.1.3 实验药品 | 第27页 |
2.2 实验方法与步骤 | 第27-29页 |
2.2.1 预处理 | 第27-28页 |
2.2.2 电化学腐蚀 | 第28页 |
2.2.3 稳定化处理 | 第28-29页 |
2.3 检测与分析 | 第29-31页 |
2.3.1 铝箔失重测试 | 第29页 |
2.3.2 电化学测试 | 第29-30页 |
2.3.3 微观形貌表征 | 第30-31页 |
第三章 电解电容器用铝箔腐蚀工艺的研究 | 第31-48页 |
3.1 引言 | 第31-32页 |
3.2 实验 | 第32页 |
3.2.1 实验仪器与药品 | 第32页 |
3.2.2 实验步骤 | 第32页 |
3.3 测试与分析 | 第32-33页 |
3.3.1 铝箔失重测试 | 第32-33页 |
3.3.2 循环伏安曲线测试 | 第33页 |
3.3.3 铝箔表面微观形貌表征 | 第33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33-46页 |
3.4.1 单因素变量法探究发孔腐蚀阶段工艺条件 | 第33-42页 |
3.4.1.1 发孔腐蚀阶段不同浓度盐酸对铝箔性能的影响 | 第33-34页 |
3.4.1.2 发孔腐蚀阶段不同浓度硫酸对铝箔性能的影响 | 第34-36页 |
3.4.1.3 发孔腐蚀阶段不同温度对铝箔性能的影响 | 第36-38页 |
3.4.1.4 发孔腐蚀阶段不同电流密度对铝箔性能的影响 | 第38-40页 |
3.4.1.5 发孔腐蚀阶段腐蚀时间对铝箔性能的影响 | 第40-42页 |
3.4.2 扩孔腐蚀工艺对腐蚀行为的影响 | 第42-46页 |
3.4.2.1 扩孔腐蚀阶段不同浓度盐酸对铝箔性能的影响 | 第43-44页 |
3.4.2.2 扩孔腐蚀阶段不同时间对铝箔性能的影响 | 第44-45页 |
3.4.2.3 扩孔腐蚀阶段不同电流密度对铝箔性能的影响 | 第45-4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四章 缓蚀剂对电解电容器用铝箔直流扩面增容的作用 | 第48-60页 |
4.1 引言 | 第48页 |
4.2 实验 | 第48页 |
4.2.1 实验仪器与药品 | 第48页 |
4.2.2 实验步骤 | 第48页 |
4.3 测试与分析 | 第48-49页 |
4.3.1 铝箔失重测试 | 第48-49页 |
4.3.2 循环伏安曲线测试 | 第49页 |
4.3.3 Tafel曲线测试 | 第49页 |
4.3.4 阳极箔表面微观形貌表征 | 第49页 |
4.4 醇类缓蚀剂对铝箔比电容的影响 | 第49-53页 |
4.4.1 醇类缓蚀剂的缓蚀性能 | 第49-50页 |
4.4.2 醇类缓蚀剂的加入对腐蚀箔的影响 | 第50-53页 |
4.4.2.1 醇类缓蚀剂浓度对铝箔腐蚀的影响 | 第50-51页 |
4.4.2.2 醇类腐蚀体系温度对铝箔腐蚀的影响 | 第51-53页 |
4.4.3 醇类缓蚀剂对于铝箔腐蚀形貌的影响 | 第53页 |
4.5 乙醇胺类缓蚀剂对铝箔比电容的影响 | 第53-59页 |
4.5.1 乙醇胺类缓蚀剂的缓蚀性能 | 第53-54页 |
4.5.2 乙醇胺类缓蚀剂的加入对腐蚀箔的影响 | 第54-58页 |
4.5.2.1 乙醇胺类缓蚀剂浓度对铝箔腐蚀的影响 | 第54-56页 |
4.5.2.2 乙醇胺类腐蚀体系温度对铝箔腐蚀的影响 | 第56-57页 |
4.5.2.3 乙醇胺类腐蚀电流密度对铝箔腐蚀的影响 | 第57-58页 |
4.5.3 乙醇胺类缓蚀剂对于铝箔腐蚀形貌的影响 | 第58-59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五章 恒电势电沉积双氢氧化物对铝箔比电容的作用 | 第60-65页 |
5.1 引言 | 第60页 |
5.2 实验 | 第60-61页 |
5.2.1 实验仪器与药品 | 第60页 |
5.2.2 实验步骤 | 第60-61页 |
5.2.3 测试与分析 | 第61页 |
5.3 恒电位电沉积Co_xNi_(1-x)LDHs | 第61-63页 |
5.3.1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61-62页 |
5.3.2 铝箔表面形貌分析 | 第62-63页 |
5.4 恒电位电沉积Al_xNi_(1-x)LDHs | 第63-64页 |
5.4.1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63页 |
5.4.2 铝箔表面形貌分析 | 第63-6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5-67页 |
6.1 总结 | 第65-66页 |
6.2 展望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