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蓄电池论文

高振实密度多孔钛酸锂微球的合成工艺及其性能研究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8页
    1.1 引言第10-11页
    1.2 锂离子电池的基础理论第11-16页
        1.2.1 工作原理第11-12页
        1.2.2 锂离子电池的类型与特点第12-13页
        1.2.3 锂离子电池的主要组成第13-16页
    1.3 负极材料第16-19页
        1.3.1 碳基负极材料第17页
        1.3.2 锡基负极材料第17页
        1.3.3 硅和硅化物第17-18页
        1.3.4 合金类材料第18页
        1.3.5 钛的氧化物第18-19页
    1.4 负极材料钛酸锂的研究现状和发展第19-23页
        1.4.1 尖晶石Li_4Ti_5O_(12)的制备方法第19-22页
        1.4.2 改性方法概述第22-23页
    1.5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内容第23页
    参考文献第23-28页
第二章 实验仪器、药品及实验技术第28-32页
    2.1 合成材料及其性能测试的仪器设备第28-30页
        2.1.1 X-射线衍射第29页
        2.1.2 振实密度测试仪第29页
        2.1.3 扫描电子显微镜第29页
        2.1.4 激光粒度分布仪第29页
        2.1.5 比表面积(孔)测试仪第29-30页
        2.1.6 透射电子显微镜第30页
        2.1.7 电池充放电测试第30页
    2.2 主要的药品和试剂第30页
    2.3 合成材料的基本思路第30-32页
第三章 影响钛酸锂振实密度的因素探索第32-44页
    3.1 前言第32-33页
    3.2 喷雾干燥技术第33-36页
    3.3 一次煅烧-喷雾干燥法第36-40页
        3.3.1 喷雾干燥的料液浓度第37-38页
        3.3.2 喷雾干燥的温度第38-39页
        3.3.3 进料速率第39-40页
    3.4 二次煅烧-喷雾干燥法第40页
    3.5 小结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4页
第四章 多孔钛酸锂微球的制备工艺设计和研究第44-56页
    4.1 前言第44-45页
    4.2 实验部分第45-46页
        4.2.1 钛酸锂的制备第45页
        4.2.2 材料的表征和电化学测试第45-46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46-53页
    4.4 小结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6页
第五章 多孔钛酸锂微球的改性第56-64页
    5.1 TiO_2-Li_4Ti_5O_(12)微球的电化学性能第56-58页
    5.2 钛酸锂微球不添加导电剂的电化学性能第58-60页
    5.3 钛酸锂微球在不同煅烧气氛下的电化学性能第60-62页
    5.4 钛酸锂微球的高低温性能第62-63页
    5.5 小结第63页
    参考文献第63-64页
总结第64-66页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6-67页
致谢第67-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LLDT-8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下一篇:TLR4免疫,而乙型肝炎病毒活化,调节肝脏微环境促进放射性肝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