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1.3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1.3.1 国外研究成果 | 第12-14页 |
1.3.2 国内研究成果 | 第14-15页 |
1.3.3 文献评述 | 第15页 |
1.4 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与不足 | 第15-18页 |
1.4.1 研究的思路、方法 | 第15-16页 |
1.4.2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6-18页 |
第2章 全球流动性的测度 | 第18-35页 |
2.1 全球流动性的内涵及已有测度方法 | 第18-19页 |
2.1.1 全球流动性的内涵 | 第18页 |
2.1.2 已有测度方法 | 第18-19页 |
2.2 测度全球流动性的新方法 | 第19-32页 |
2.2.0 基于负债的测度方法 | 第19-21页 |
2.2.1 数量测度 | 第21-28页 |
2.2.2 价格测度 | 第28-32页 |
2.3 全球流动性的波动特征 | 第32-35页 |
2.3.1 核心流动性的波动特征 | 第32-33页 |
2.3.2 非核心流动性的波动特征 | 第33-35页 |
第3章 基于FAVAR模型的全球流动性的驱动因素分析 | 第35-55页 |
3.1 流动性驱动因素的内涵 | 第35-36页 |
3.2 理论驱动因素—流动性供给冲击与需求冲击 | 第36-40页 |
3.2.1 供给和需求的鉴定 | 第36-38页 |
3.2.2 全球流动性的历史发展 | 第38页 |
3.2.3 各国流动性的历史发展 | 第38-40页 |
3.3 理论驱动因素分解 | 第40-41页 |
3.3.1 供给冲击因素分解 | 第40页 |
3.3.2 需求冲击因素分解 | 第40-41页 |
3.4 实际驱动因素分析 | 第41-55页 |
3.4.1 FAVAR模型及其假设 | 第41-43页 |
3.4.2 应用实证 | 第43-53页 |
3.4.3 实际驱动因素 | 第53-55页 |
第4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55-59页 |
4.1 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55-56页 |
4.1.1 需要统一更全面的测度全球流动性的方法 | 第55-56页 |
4.1.2 全球流动性的理论驱动因素是供给和需求的较量 | 第56页 |
4.1.3 全球流动性的实际驱动因素是经济表现、金融稳定和一定程度上的通胀 | 第56页 |
4.2 政策建议 | 第56-59页 |
4.2.1 全球流动性需要"有序供应" | 第56-57页 |
4.2.2 加强货币政策的前瞻性和灵活性 | 第57页 |
4.2.3 我国应积极参与国际资产价格的定价过程 | 第57页 |
4.2.4 人民币国际化之路要渐进有序的进行,推动国际贸易以人民币作为结算方式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后记 | 第61-62页 |
附录 | 第62-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