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引言 | 第10-23页 |
| (一) 选题依据 | 第10-11页 |
| (二) 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 1. 关于人力资本教育投资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 | 第11-14页 |
| 2. 关于农民创业教育的研究 | 第14-15页 |
| 3. 已有研究成果的分析 | 第15-16页 |
| (三)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6-18页 |
| 1. 研究的目的 | 第16页 |
| 2. 研究的意义 | 第16-18页 |
| (四)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18-19页 |
| 1. 研究的基本思路 | 第18-19页 |
| 2. 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19页 |
| (五)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9-23页 |
| 1. 人力资本 | 第19-20页 |
| 2. 新型农民 | 第20-21页 |
| 3. 创业教育 | 第21-23页 |
| 一、人力资本理论的内涵及其在农民创业教育的应用 | 第23-29页 |
| (一) 人力资本理论的基本内涵 | 第23-25页 |
| 1. 人力资本理论的内涵 | 第23-24页 |
| 2. 人力资本理论的意义 | 第24-25页 |
| (二) 人力资本理论在农民创业教育的应用 | 第25-29页 |
| 1. 人力资本理论应用于农民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 第25-26页 |
| 2. 人力资本理论应用于农民创业教育的实践探索 | 第26-28页 |
| 3. 人力资本理论对我国农民创业教育的启示 | 第28-29页 |
| 二、新型农民创业教育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29-40页 |
| (一) 我国农民创业教育的总体概况及存在问题 | 第29-32页 |
| 1. 我国农民创业教育的总体概况 | 第29-30页 |
| 2. 我国农民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 第30-32页 |
| (二) 新型农民创业教育的基本状况 | 第32-37页 |
| 1. 案例选取说明 | 第32-33页 |
| 2. 新型农民创业教育的基本状况 | 第33-37页 |
| (三) 新型农民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7-40页 |
| 1. 创业教育部门庞杂,缺乏相互间的有效配合 | 第37页 |
| 2. 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难以满足需要 | 第37-38页 |
| 3. 创业教育对象素质参差不齐,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 | 第38页 |
| 4. 创业教育内容单一,课程设置不合理 | 第38-39页 |
| 5. 农民创业教育经费短缺,投入不足 | 第39-40页 |
| 三、新型农民创业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0-45页 |
| (一) 农民创业教育的认识误区 | 第40-41页 |
| 1. 政府重经济轻教育重基础教育轻成人教育 | 第40页 |
| 2. 社会重利益轻公益重自我发展轻公益服务 | 第40-41页 |
| 3. 农民重实践轻理论重子女教育轻自我投资 | 第41页 |
| (二) 农民创业教育的体系缺失 | 第41-43页 |
| 1. 农民创业教育管理体制不健全 | 第41-42页 |
| 2. 农民创业教育沟通机制不畅通 | 第42页 |
| 3. 农民创业教育师资保障机制不稳健 | 第42-43页 |
| 4. 农民创业教育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 第43页 |
| (三) 农民创业教育的其他制约因素 | 第43-45页 |
| 1. 农民教育系统滞后 | 第43-44页 |
| 2. 传统小农经济的弱点和缺陷 | 第44页 |
| 3. 农产品流通市场的不确定性 | 第44-45页 |
| 四、推进新型农民创业教育的对策及建议 | 第45-50页 |
| (一) 以个人为主体,坚持“学无止境”,加强自身人力资本积累 | 第45-46页 |
| 1. 转变陈旧落后观念,提高对创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 第45页 |
| 2. 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增进自身创业教育水平 | 第45-46页 |
| (二) 以政府为先导,坚持“以人为本”,完善农民创业教育机制 | 第46-48页 |
| 1. 创——创新农民创业教育模式,改进农民创业教育方法 | 第46-47页 |
| 2. 优——优化农民创业教育内容,合理设置创业教育课程 | 第47页 |
| 3. 保——健全创业教育保障体系,确保创业教育顺利开展 | 第47-48页 |
| 4. 管——加强农民创业教育监管,保证农民创业教育质量 | 第48页 |
| (三) 以社会为依靠,坚持“多方合作”,开拓农民创业教育新领域 | 第48-50页 |
| 1. 充分发挥农业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开展示范性和引导性教育 | 第48-49页 |
| 2. 充分发挥地方院校的作用,提供优质的教育培训服务 | 第49页 |
| 3. 充分发挥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作用,开展学工相结合的教育 | 第49-50页 |
| 结语 | 第50-51页 |
| 注释 | 第51-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 附录1 | 第57-58页 |
| 附录2 | 第58-59页 |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59-60页 |
| 后记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