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绪论 | 第9-24页 |
一、选题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二、概念与时空界定 | 第10-11页 |
三、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第11-21页 |
四、研究方法、材料运用及文章结构 | 第21-24页 |
第一章 明代及明代以前汉江流域天然动植物分布概况 | 第24-40页 |
第一节 陕南地区防己、石斛、麝香等药材的分布 | 第24-31页 |
第二节 豫西南地区绿毛龟、白花蛇的分布 | 第31-32页 |
第三节 鄂西北地区贝母、千年艾、黄精等药材的分布 | 第32-38页 |
第四节 汉江中下游地区荆三棱、菖蒲的分布 | 第38-40页 |
小结 | 第40页 |
第二章 清代及民国初年汉江流域天然动植物药材分布概况 | 第40-56页 |
第一节 陕南地区防己、石斛、麝香等药材的分布 | 第40-46页 |
第二节 豫西南地区绿毛龟、白花蛇的分布 | 第46-48页 |
第三节 鄂西北地区贝母、千年艾、黄精等药材的分布 | 第48-53页 |
第四节 汉江中下游地区荆三棱、菖蒲的分布 | 第53-55页 |
小结 | 第55-56页 |
第三章 明清汉江流域水路道路与中药材运输 | 第56-63页 |
第一节 汉江流域药材运输路线形成的原因 | 第57-58页 |
第二节 汉江主航道药材运输及其特点 | 第58-59页 |
第三节 丹江中药材航运交通路线 | 第59-62页 |
小结 | 第62-63页 |
第四章 清代汉江流域中药材商品贸易的发展及其市场网络 | 第63-71页 |
第一节 陕南地区中药材贸易情况 | 第63-69页 |
第二节 襄阳地区中药材贸易情况 | 第69-70页 |
第三节 汉江下游地区中药材贸易情况 | 第70页 |
小结 | 第70-71页 |
第五章 晚清至民国时期汉江流域中药材贸易参与群体分析 | 第71-83页 |
第一节 药材生加工者群体 | 第71-73页 |
第二节 药材分销包买商群体 | 第73-75页 |
第三节 药材消费者群体分析 | 第75-79页 |
第四节 汉江流域中药材销售网络分析—以清末民初汉口药材商帮为例 | 第79-83页 |
小结 | 第83页 |
第六章 汉江流域中药材分布与贸易流通及节日用药习俗 | 第83-101页 |
第一节 明代汉江流域生产特点与流通地域关系 | 第83-84页 |
第二节 清代汉江流域生产特点与流通地域关系 | 第84-85页 |
第三节 汉江流域端午、重阳节用药习俗(以艾叶、菖蒲、茱萸、菊花、为例) | 第85-101页 |
小结 | 第101页 |
第七章 清末汉江流域中药材贸易生产与停滞不前的原因及影响 | 第101-113页 |
第一节 清末汉江流域中药材贸易生产与停滞不前的原因分析 | 第101-105页 |
第二节 清末中药材贸易对汉江流域经济社会的影响 | 第105-112页 |
小结 | 第112-113页 |
结语 | 第113-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30页 |
附图 | 第130-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