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8-11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8-9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第一章 当代工笔人物画工具材料的革新 | 第11-15页 |
第一节 传统工笔人物画的工具材料与“重道轻器”观念 | 第11-12页 |
第二节“道”“器”观念的当代阐释与工具材料的革新 | 第12-15页 |
第二章 当代工笔人物画笔线语言的创新 | 第15-18页 |
第一节 传统的延续:当代工笔对传统笔线语言的继承发展 | 第15-16页 |
第二节 传统的颠覆:当代工笔人物画笔线语言的弱化 | 第16-18页 |
第三章 工笔人物画色彩语言的现代之变 | 第18-21页 |
第一节 中国传统绘画色彩观 | 第18-19页 |
一、象征性 | 第18页 |
二、主观性 | 第18-19页 |
三、审美规定性 | 第19页 |
第二节 当代工笔人物画色彩语言的革新 | 第19-21页 |
一、色域的拓展 | 第19-20页 |
二、注重感知 | 第20-21页 |
第四章 笔者在创作实践中对肌理表现技法的探索 | 第21-31页 |
第一节 肌理的定义和种类 | 第21页 |
一、笔绘肌理 | 第21页 |
二、非笔绘肌理 | 第21页 |
第二节 肌理制作的常用表现方法 | 第21-25页 |
一、干画法 | 第21-22页 |
二、撞色撞水法 | 第22页 |
三、揉纸法 | 第22页 |
四、拼贴法(遮挡法) | 第22-23页 |
五、泼彩(加剂)法 | 第23页 |
六、拓印法 | 第23-24页 |
七、脱落法 | 第24页 |
八、粗砂法 | 第24页 |
九、立粉法 | 第24-25页 |
第三节 “肌理”的表现技法在个人创作中的应用 | 第25-31页 |
一、天然矿物色、高温结晶色 | 第28页 |
二、水干色 | 第28页 |
三、蛤粉、珍珠粉 | 第28页 |
四、金箔银箔 | 第28-31页 |
第五章 工笔人物画表现技法的拓展对本人创作的启示 | 第31-34页 |
第一节 对刻画质感的补充 | 第31页 |
第二节 拓宽了传统技法的范畴 | 第31-32页 |
第三节 丰富画面肌理效果 | 第32页 |
第四节 对画家个人风格的形成具有积极意义 | 第32-34页 |
结论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和论著 | 第36-37页 |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部分作品 | 第37-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