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16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8-9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9页 |
三、理论依据 | 第9-10页 |
四、文献综述 | 第10-16页 |
(一)作文评语的内涵和功能、分类 | 第10-12页 |
(二)作文评语的现状分析 | 第12-13页 |
(三)作文评语的写作途径 | 第13-14页 |
(四)研究不足及研究前景 | 第14-16页 |
第一章 小学作文书面评语概说 | 第16-30页 |
第一节 作文书面评语 | 第16-18页 |
一、教育评价的内涵 | 第16-17页 |
二、作文评价的内涵 | 第17-18页 |
三、作文评语与作文书面评语的内涵 | 第18页 |
第二节 历份教学大纲及课程标准有关作文评语内容分析 | 第18-26页 |
一、建国后教学大纲中有关作文评语内容分析 | 第19-21页 |
二、2001 年课程标准中有关作文评语内容分析 | 第21-24页 |
三、“2011 课标”中有关作文评语部分的分析 | 第24-26页 |
第三节 小学作文书面评语的作用 | 第26-28页 |
一、认知层面 | 第26-27页 |
二、情感层面 | 第27-28页 |
三、审美层面 | 第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第二章 小学作文书面评语存在的问题 | 第30-41页 |
第一节 小学作文书面评语的问题揭示 | 第30-34页 |
一、评语缺失或全面化 | 第30-31页 |
二、评语内容模式化 | 第31-32页 |
三、评语形式失范化 | 第32-34页 |
第二节 小学作文书面评语的问题溯因 | 第34-36页 |
一、日不暇给的写作时间 | 第34-35页 |
二、懈怠随意的写作态度 | 第35页 |
三、混乱模糊的写作思路 | 第35-36页 |
第三节 小学作文书面评语问题的负面影响 | 第36-40页 |
一、对学生的负面影响 | 第36-38页 |
二、对教师的负面影响 | 第38-39页 |
三、对教学的负面影响 | 第39-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三章 优化小学作文书面评语的实施 | 第41-60页 |
第一节 评语内容多维化 | 第41-46页 |
一、认知维度:因文而异,切合作文训练目标 | 第41-43页 |
二、情感维度:因人而异,满足学生情感需求 | 第43-45页 |
三、方法维度:“非暴力”沟通,符合学生学习心理 | 第45-46页 |
第二节 评价主体多元化 | 第46-52页 |
一、学生自评:促进自省,激发兴趣 | 第46-49页 |
二、同伴互评:推动协作,分享智慧 | 第49-51页 |
三、家长评价:不能忽视的教学资源 | 第51-52页 |
第三节 评语呈现多元化 | 第52-58页 |
一、横向合作:同题作文评语的展示 | 第52-53页 |
二、纵向比较:建立作文评语档案袋 | 第53-57页 |
三、纵横交织:利用网络拓展评语空间 | 第57-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结语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读研期间科研情况统计 | 第64-65页 |
附录 | 第65-66页 |
后记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