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产品金属外壳磨抛加工轨迹规划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5页 |
1.2 刀具轨迹生成技术概述 | 第15-17页 |
1.3 后置处理技术概述 | 第17-18页 |
1.4 数控加工仿真技术概述 | 第18-20页 |
1.4.1 数控加工仿真的类型 | 第19页 |
1.4.2 数控加工仿真存在的问题 | 第19-20页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3页 |
第2章 3C产品金属外壳磨抛刀位轨迹规划 | 第23-37页 |
2.1 3C产品金属外壳结构 | 第23-24页 |
2.2 五轴联动 3C产品金属外壳磨抛机床 | 第24-27页 |
2.2.1 3C产品金属外壳磨抛机床结构 | 第24-26页 |
2.2.2 磨抛工具系统 | 第26-27页 |
2.3 磨抛刀位点轨迹生成 | 第27-36页 |
2.3.1 平面部分刀位点轨迹生成 | 第28-31页 |
2.3.2 边缘曲面部分刀位点轨迹生成 | 第31-3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3章 后置处理与数控编程软件开发 | 第37-53页 |
3.1 后置处理中坐标变换原理和算法 | 第37-39页 |
3.1.1 后置处理基本概念 | 第37-38页 |
3.1.2 坐标变换原理及其算法 | 第38-39页 |
3.2 机床参数建模与运动学分析 | 第39-44页 |
3.2.1 五轴联动机床运动学模型 | 第39-40页 |
3.2.2 五轴联动机床运动学逆解 | 第40-44页 |
3.3 3C产品金属外壳数控编程软件开发 | 第44-52页 |
3.3.1 数控编程流程 | 第45页 |
3.3.2 编程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与分析 | 第45-49页 |
3.3.3 编程系统的运行 | 第49-5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4章 3C产品金属外壳磨抛数控加工仿真 | 第53-63页 |
4.1 基于VERICUT的五轴联动数控机床仿真 | 第53-54页 |
4.1.1 VERICUT数控加工仿真流程 | 第53-54页 |
4.1.2 机床数控仿真指标 | 第54页 |
4.2 机床VERICUT数控仿真环境构建 | 第54-59页 |
4.2.1 VERICUT机床构建与数控系统配置 | 第54-58页 |
4.2.2 G代码偏置配置 | 第58页 |
4.2.3 添加机床磨抛刀具 | 第58-59页 |
4.2.4 加载机床数控代码文件 | 第59页 |
4.3 VERICUT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59-61页 |
4.3.1 磨抛刀具轨迹和数控程序 | 第59-61页 |
4.3.2 机床干涉碰撞和运动轴行程 | 第6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5章 3C产品金属外壳磨抛实验研究 | 第63-75页 |
5.1 实验方案设计 | 第63-66页 |
5.1.1 实验样件 | 第63-65页 |
5.1.2 实验轨迹 | 第65-66页 |
5.1.3 实验参数 | 第66页 |
5.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6-73页 |
5.2.1 机床整体性能验证 | 第66-67页 |
5.2.2 磨抛效果观察 | 第67-69页 |
5.2.3 表面粗糙度与磨抛效率分析 | 第69-73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