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符号说明 | 第10-11页 |
前言 | 第11-12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2-20页 |
1.1 对氨基苯甲酸和对氨基苯甲酸乙酯 | 第12-13页 |
1.1.1 对氨基苯甲酸的性质和用途 | 第12页 |
1.1.2 对氨基苯甲酸乙酯的基本性质 | 第12页 |
1.1.3 对氨基苯甲酸乙酯的用途 | 第12-13页 |
1.2 对氨基苯甲酸乙酯合成的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1.2.1 对氨基苯甲酸乙酯的合成方法 | 第13页 |
1.2.2 对氨基苯甲酸乙酯合成过程中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1.3 酯化反应动力学 | 第15-16页 |
1.3.1 反应动力学模型 | 第15-16页 |
1.3.2 酯化反应速率测定方法 | 第16页 |
1.4 固体在溶剂中的溶解度 | 第16-18页 |
1.4.1 溶解度测定的方法 | 第16-17页 |
1.4.2 关联溶解度的模型 | 第17-18页 |
1.5 热力学性质 | 第18页 |
1.6 本文工作 | 第18-20页 |
第2章 对氨基苯甲酸乙酯的合成工艺 | 第20-28页 |
2.1 实验部分 | 第20-22页 |
2.1.1 实验原料 | 第20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20页 |
2.1.3 实验原理 | 第20-21页 |
2.1.4 实验装置 | 第21-22页 |
2.1.5 实验步骤 | 第22页 |
2.2 正交实验设计及结果讨论 | 第22-24页 |
2.2.1 正交实验设计 | 第22-23页 |
2.2.2 正交实验结果分析 | 第23-24页 |
2.3 单因素实验及结果讨论 | 第24-27页 |
2.3.1 催化剂用量对对氨基苯甲酸乙酯收率的影响 | 第24-25页 |
2.3.2 反应时间对对氨基苯甲酸乙酯收率的影响 | 第25-26页 |
2.3.3 无水乙醇用量对对氨基苯甲酸乙酯收率的影响 | 第26-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对氨基苯甲酸乙酯合成动力学 | 第28-35页 |
3.1 实验部分 | 第28-29页 |
3.1.1 实验原料和试剂 | 第28页 |
3.1.2 实验仪器 | 第28-29页 |
3.1.3 实验步骤 | 第29页 |
3.2 转化率的计算 | 第29-30页 |
3.2.1 转化率计算公式 | 第29页 |
3.2.2 标准氢氧化钠溶液的配制 | 第29-30页 |
3.3 酯化反应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30-31页 |
3.4 实验结果 | 第31-3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4章 对氨基苯甲酸乙酯溶解度以及溶解热力学的研究 | 第35-53页 |
4.1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35-36页 |
4.1.1 实验试剂 | 第35-36页 |
4.1.2 实验仪器 | 第36页 |
4.2 对氨基苯甲酸乙酯的热分析 | 第36-38页 |
4.3 对氨基苯甲酸乙酯溶解度的测定 | 第38-42页 |
4.3.1 实验装置 | 第38页 |
4.3.2 实验步骤 | 第38-39页 |
4.3.3 实验结果 | 第39-42页 |
4.4 溶解度模型 | 第42-44页 |
4.4.1 修正的Apelblat方程 | 第42页 |
4.4.2 λh方程 | 第42-43页 |
4.4.3 活度系数模型 | 第43-44页 |
4.5 溶解度模型关联结果及讨论 | 第44-46页 |
4.6 溶解过程热力学性质的计算 | 第46-52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5章 对氨基苯甲酸乙酯的热容和标准生成焓以及标准熵的估算 | 第53-64页 |
5.1 对氨基苯甲酸和对氨基苯甲酸乙酯热容的测定 | 第53-57页 |
5.1.1 实验原理及仪器 | 第53页 |
5.1.2 实验方法 | 第53-54页 |
5.1.3 结果与讨论 | 第54-57页 |
5.2 对氨基苯甲酸乙酯的标准生成焓△_fH°(cr,298.15K)估算 | 第57-58页 |
5.3 对氨基苯甲酸乙酯的标准熵S°(cr,298.15K)估算 | 第58-59页 |
5.4 对氨基苯甲酸乙酯△_fH°(cr, 298.15K)和S° (cr,298.15K)的实验验证 | 第59-63页 |
5.4.1 对氨基苯甲酸乙酯合成反应平衡常数的测定 | 第60-63页 |
5.4.2 结果与讨论 | 第6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6章 结论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1页 |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