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片修复焊接机床机电联合仿真及轮廓误差控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1 机床伺服运动系统建模研究的国内外现状 | 第10-11页 |
1.2.2 轮廓误差控制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安排 | 第12-13页 |
1.3.1 论文解决的主要问题 | 第12页 |
1.3.2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与论文组织结构 | 第12-13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3-15页 |
第二章 焊接修复机床的结构分析及改进 | 第15-35页 |
2.1 焊接机床的结构分析 | 第15-16页 |
2.2 初始设计 | 第16-22页 |
2.2.1 静力学分析 | 第17-19页 |
2.2.2 动力学分析 | 第19-22页 |
2.3 焊接机床结构改进 | 第22-28页 |
2.3.1 模态分析 | 第23-26页 |
2.3.2 谐响应分析 | 第26-28页 |
2.4 刚柔耦合虚拟样机 | 第28-33页 |
2.4.1 多刚体模型 | 第28-29页 |
2.4.2 丝杠柔性化 | 第29-30页 |
2.4.3 滑枕柔性化 | 第30-31页 |
2.4.4 仿真分析 | 第31-3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三章 机电联合仿真 | 第35-49页 |
3.1 机电联合仿真的步骤及思路 | 第35-36页 |
3.2 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36页 |
3.3 伺服控制系统模型 | 第36-45页 |
3.3.1 交流伺服电机模型 | 第37-38页 |
3.3.2 电流环 | 第38-39页 |
3.3.3 速度环 | 第39页 |
3.3.4 位置环 | 第39页 |
3.3.5 伺服控制系统的整定 | 第39-45页 |
3.4 插补算法 | 第45-47页 |
3.5 插补联合仿真 | 第47-48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轮廓误差交叉耦合控制 | 第49-61页 |
4.1 变增益交叉耦合控制 | 第49-50页 |
4.2 轮廓误差估计矢量化 | 第50-52页 |
4.3 多轴轮廓误差矢量化 | 第52-54页 |
4.3.1 空间轮廓误差估算 | 第52-53页 |
4.3.2 空间轮廓交叉耦合控制增益 | 第53-54页 |
4.4 交叉耦合控制仿真 | 第54-60页 |
4.4.1 圆弧轮廓联合仿真 | 第54-57页 |
4.4.2 叶片修复轨迹仿真 | 第57-6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1-63页 |
5.1 结论 | 第61页 |
5.2 创新点 | 第61页 |
5.3 展望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致谢 | 第67-6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