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内科学论文--心脏、血管(循环系)疾病论文--心脏疾病论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论文

益气凉血生肌方干预冠心病介入术远期预后的临床与机制研究

中文摘要第9-11页
Abstract第11-12页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第14-54页
    综述一 冠心病介入术后心血管事件的西医研究第14-33页
        1 流行病学第14-15页
        2 高危因素第15-18页
            2.1 年龄第15页
            2.2 吸烟第15-16页
            2.3 高血压病第16页
            2.4 糖尿病第16页
            2.5 血脂异常第16-17页
            2.6 高凝状态第17页
            2.7 家族史第17页
            2.8 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第17-18页
            2.9 多种高危因素并存第18页
        3 发病机制第18-20页
            3.1 冠状动脉再狭窄形成第18-19页
            3.2 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第19页
            3.3 凝血和纤溶系统功能异常第19-20页
            3.4 炎症反应第20页
            3.5 血管损伤与重构第20页
        4 临床表现第20-22页
            4.1 心绞痛第21页
            4.2 心肌梗死第21页
            4.3 心衰第21-22页
            4.4 心源性猝死第22页
        5 预防第22-23页
        6 治疗第23-27页
            6.1 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第23-24页
            6.2 硝酸酯类药物第24页
            6.3 β受体阻滞剂第24-25页
            6.4 降脂治疗第25页
            6.5 抗炎及抗氧化治疗第25-26页
            6.6 ACEI、ARB类改善预后治疗第26-27页
        参考文献第27-33页
    综述二 冠心病介入术后心血管事件的中医研究第33-54页
        1 病名第33-34页
        2 病因病机第34-35页
        3 病位第35-37页
            3.1 心第35-36页
            3.2 肝第36页
            3.3 脾第36页
            3.4 肾第36页
            3.5 脑第36-37页
        4 辨证分型第37-38页
            4.1 瘀血阻滞第37页
            4.2 痰湿内蕴第37页
            4.3 寒邪凝滞第37-38页
            4.4 阴阳两虚第38页
        5 治疗第38-47页
            5.1 单味中药及提取剂第38-43页
                5.1.1 活血化瘀类单味中药及提取剂第38-39页
                5.1.2 补气类单味中药及提取剂第39-40页
                5.1.3 理气类单味中药及提取剂第40-41页
                5.1.4 解毒类单味中药及提取剂第41页
                5.1.5 化痰类单味中药及提取剂第41-42页
                5.1.6 通阳类单味中药及提取剂第42-43页
            5.2 中药复方第43-47页
                5.2.1 补阳还五汤第43-44页
                5.2.2 血府逐瘀汤第44-45页
                5.2.3 复方丹参滴丸第45页
                5.2.4 其它中药复方第45-47页
        参考文献第47-54页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益气凉血生肌方干预冠心病介入术远期预后的临床研究第54-80页
    前言第54页
    1 临床资料第54-57页
        1.1 病例资料来源第55页
        1.2 一般情况第55页
        1.3 诊断标准第55-57页
            1.3.1 心绞痛诊断标准第55页
            1.3.2 心肌梗死诊断标准第55-56页
            1.3.3 心衰诊断和分级标准第56页
            1.3.4 心源性死亡诊断标准第56页
            1.3.5 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诊断标准第56页
            1.3.6 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标准第56页
            1.3.7 冠心病患者中医症状体征积分标准第56-57页
        1.4 纳入标准第57页
        1.5 排除标准第57页
    2 研究方法第57页
        2.1 观察方法第57页
        2.2 随访方法第57页
    3 研究内容和方案第57-58页
        3.1 研究分组第57-58页
        3.2 研究方药第58页
        3.3 随访内容第58页
        3.4 随访年限第58页
        3.5 临床观察表第58页
    4 数据整理第58-59页
    5 统计分析第59页
    6 研究结果第59-69页
        6.1 一般情况第59-62页
        6.2 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第62-64页
            6.2.1 复发心绞痛第62页
            6.2.2 心肌梗死第62-63页
            6.2.3 心源性死亡第63页
            6.2.4 心衰第63-64页
        6.3 所有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第64-65页
        6.4 规律治疗情况第65-66页
        6.5 不良生活习惯情况第66-67页
        6.6 远期心血管事件因素分析第67-68页
        6.7 生存曲线第68页
        6.8 死亡情况分析第68-69页
    7 讨论第69-75页
        7.1 临床观察研究情况结果总结第69页
        7.2 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心血管事件的中医病因病机第69-70页
        7.3 益气凉血生肌方干预冠心病介入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第70-71页
        7.4 二级预防对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心血管事件的保护作用第71-72页
        7.5 中医药治疗对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心血管事件的保护作用第72页
        7.6 益气凉血生肌方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远期预后的改善作用第72-74页
        7.7 冠心病介入治疗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第74-75页
        7.8 前景与展望第75页
    8 结论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80页
第三部分 基础实验研究 基于中医创伤修复理论探讨益气凉血生肌方干预冠心病介入术远期预后的机制研究第80-112页
    前言第80页
    1 材料与方法第80-88页
        1.1 材料第81页
            1.1.1 实验用动物第81页
            1.1.2 实验用细胞第81页
        1.2 实验设备第81页
        1.3 实验试剂第81-82页
        1.4 实验方法第82-88页
            1.4.1 动物分组第82页
            1.4.2 药物血清制备第82-83页
            1.4.3 细胞培养第83-84页
            1.4.4 细胞的药物干预及细胞分组第84-85页
            1.4.5 指标检测第85-88页
        1.5 数据整理和统计方法第88页
            1.5.1 数据整理第88页
            1.5.2 统计方法第88页
    2 结果第88-101页
        2.1 一般情况第89页
        2.2 不同药物的细胞毒性-增殖检测第89-94页
            2.2.1 血管紧张素Ⅱ造模浓度第89-90页
            2.2.2 益气凉血生肌方药物血清及ARB药物血清浓度第90-92页
            2.2.3 药物干预后HUVECs的细胞增殖率第92-93页
            2.2.4 药物干预后HUVECs细胞增殖变化曲线第93-94页
        2.3 血管内皮细胞微细结构第94-95页
        2.4 血管内皮细胞迁移修复第95-96页
        2.5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性释放因子第96-101页
            2.5.1 NO的含量浓度第96-98页
            2.5.2 活性氧自由基浓度第98-99页
            2.5.3 ET-1浓度第99-101页
        2.6 ET-1基因表达第101页
    3 讨论第101-108页
        3.1 PCI相关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中医机理探讨第101-103页
            3.1.1 PCI相关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中医病因病机第101-102页
            3.1.2 基于中医创伤修复理论的治疗原则第102-103页
        3.2 益气活血解毒类方药对PCI相关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修复作用第103-104页
        3.3 益气凉血生肌方对PCI相关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治疗作用第104-108页
            3.3.1 益气凉血生肌方对损伤性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第104-105页
            3.3.2 益气凉血生肌方对损伤性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第105页
            3.3.3 益气凉血生肌方对损伤性血管内皮细胞迁移的影响第105-106页
            3.3.4 益气凉血生肌方对损伤性血管内皮细胞释放因子的影响第106-108页
    4 结论第108页
    5 小结第108-109页
    参考文献第109-112页
致谢第112-113页
个人简历第113-114页
附录一第114-120页
附录二第120-123页

论文共12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工业设计产品族的家用呼吸机造型设计
下一篇:浅析隆昌地域文化在主题餐厅设计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