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通针法治疗瘀阻脑络型偏头痛的临床研究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缩略词表 | 第10-11页 |
前言 | 第11-13页 |
临床研究 | 第13-22页 |
1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2 技术路线图 | 第13-14页 |
3 病例资料 | 第14-16页 |
3.1 病例来源 | 第14页 |
3.2 病例分组 | 第14页 |
3.3 病例选择 | 第14-16页 |
4 研究方案 | 第16-19页 |
4.1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4.2 治疗方案 | 第17-19页 |
5 疗效观察 | 第19-20页 |
5.1 疗效观察指标 | 第19页 |
5.2 积分量表评定操作步骤 | 第19页 |
5.3 经颅超声多普勒(TCD)检查操作步骤 | 第19页 |
5.4 疗效评定 | 第19-20页 |
6 统计分析方法 | 第20页 |
7 质量控制 | 第20-22页 |
临床结果 | 第22-32页 |
1 基线分析 | 第22-24页 |
1.1 三组患者性别构成比较 | 第22-23页 |
1.2 三组患者年龄分布比较 | 第23-24页 |
1.3 三组患者病程分布比较 | 第24页 |
2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VAS值比较 | 第24-26页 |
3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偏头痛症状积分值比较 | 第26-27页 |
4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值比较 | 第27页 |
5 三组患者TCD各动脉血流变化比较 | 第27-29页 |
6 三组患者总体疗效、复发情况比较 | 第29-30页 |
6.1 三组患者总体疗效比较 | 第29-30页 |
6.2 三组患者近期复发情况比较 | 第30页 |
7 三组患者安全性分析 | 第30-32页 |
讨论 | 第32-38页 |
1 证型选择及治疗思想 | 第32页 |
2 穴位应用讨论 | 第32-33页 |
3 温通针法的应用 | 第33-34页 |
4 对照组选药理论依据 | 第34页 |
5 临床研究结果讨论 | 第34-38页 |
5.1 VAS值结果讨论 | 第34-35页 |
5.2 偏头痛症状积分值结果讨论 | 第35页 |
5.3 头风瘀阻脑络证证候积分值结果讨论 | 第35-36页 |
5.4 TCD各动脉平均血流变化结果讨论 | 第36页 |
5.5 疗效总评价结果讨论 | 第36-38页 |
结论 | 第38-39页 |
问题与展望 | 第39-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附表1:视觉模拟评分表(VAS) | 第43-44页 |
附表2:偏头痛症状积分表 | 第44-45页 |
附表3:头风瘀阻脑络证证候积分表 | 第45-46页 |
附表4:受试者知情同意书 | 第46-48页 |
附表5:受试者一般情况登记表 | 第48-49页 |
文献综述 | 第49-68页 |
综述一 偏头痛的中西医研究概况 | 第49-58页 |
1 现代医学对偏头痛的研究概况 | 第49-54页 |
2 传统医学对偏头痛的研究概况 | 第54-58页 |
综述二 现代针灸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 第58-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在校期间学术情况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