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分子生物学论文--基因工程(遗传工程)论文

毕赤酵母糖基工程改造及WFDC2生物学活性的探讨

摘要第10-13页
Abstract第13-15页
缩略词表第16-18页
前言第18-29页
    1 毕赤酵母表达系统第18-24页
        1.1 毕赤酵母表达系统的优点第18-19页
        1.2 酵母的N-糖基化途径第19-22页
        1.3 毕赤酵母N-糖基化改造的研究进展第22-24页
    2 糖基化对蛋白药物的影响第24-25页
    3 乳清酸4-二硫化蛋白(WFDC2)第25-28页
    4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第28-29页
第一章 毕赤酵母糖基工程改造第29-129页
    一 毕赤酵母糖基工程改——OCH1基因的敲除第29-78页
        前言第29页
        1 材料第29-34页
            1.1 菌种与质粒第29页
            1.2 工具酶、抗体第29-30页
            1.3 主要试剂及试剂盒第30页
            1.4 主要仪器第30-32页
            1.5 培养基第32-33页
            1.6 主要溶液第33-34页
        2 试验方法第34-57页
            2.1 pZBMFC2正反向筛选载体的构建和鉴定第34-41页
            2.2 毕赤酵母KM71 OCH1基因敲除质粒pBMZOCH1的构建和鉴定第41-45页
            2.3 敲除毕赤酵母KM71的OCH1基因第45-46页
            2.4 OCH1基因敲除菌株的表型鉴定第46-47页
            2.5 表达载体pPICZaA-WFDC2的构建第47-48页
            2.7 WFDC2在毕赤酵母Kochl和KM71中的表达第48-52页
            2.8 WFDC2蛋白的纯化第52-54页
            2.9 WFDC2蛋白的糖链分析第54-57页
        3 结果与分析第57-75页
            3.1 pZBMFC2正反向筛选载体的构建第57-58页
            3.2 mazF基因对毕赤酵母毒性的验证第58-59页
            3.3 毕赤酵母KM71 OCH1基因敲除质粒pBMZOCH1的构建第59-60页
            3.4 全长回复质粒pPICZBOCH1的构建第60页
            3.5 敲除毕赤酵母KM71的OCH1基因第60-62页
            3.6 OCH1基因敲除菌株的表型鉴定第62-64页
            3.7 表达载体pPICZaA-WFDC2的鉴定第64-65页
            3.8 WFDC2表达菌株的鉴定第65-69页
            3.9 RNase B的N-糖基化分析方法的建立第69-72页
            3.10 K-WFDC2蛋白的糖链分析第72-74页
            3.11 Kochl-WFDC2的糖链分析第74-75页
        4 讨论第75-78页
    二 毕赤酵母糖基工程改造——N-糖酰胺酶F(PNGase F)的重组表达第78-95页
        前言第78页
        1 材料第78-79页
            1.1 菌种与质粒第78页
            1.2 工具酶、抗体第78页
            1.3 主要溶液第78-79页
        2 试验方法第79-84页
            2.1 PNGase F基因的密码子优化和合成第79页
            2.2 酵母重组表达载体pPICZaA-PF的构建第79-81页
            2.3 重组质粒pPICZaA-PF的抽提和鉴定第81-82页
            2.4 重组表达PNGase F酵母的构建第82页
            2.5 重组PNGase F阳性菌株试管诱导上清的活性鉴定第82-83页
            2.6 重组PNGase F的高密度发酵和鉴定第83-84页
            2.7 纯化样品的脱糖基化作用测定第84页
        3 结果与分析第84-93页
            3.1 PNGase F基因的密码子优化和合成第84-85页
            3.2 酵母重组表达载体pPICZaA-PF的构建第85-87页
            3.3 pPICZaA-PF重组克隆的快速筛选与双酶切鉴定第87页
            3.4 重组PNGase F质粒pPICZaA-PF线性化后电转化入毕赤酵母KM71第87-88页
            3.5 重组PNGase F在毕赤酵母内的表达筛选第88-89页
            3.6 重组PNGase F阳性菌株的试管诱导检测第89-90页
            3.7 重组PNGase F菌株试管诱导上清的活性鉴定第90页
            3.8 重组PNGase F的高密度发酵和纯化第90-91页
            3.9 纯化后PNGase F的脱糖基化作用测定第91-93页
        4 讨论第93-95页
    三 毕赤酵母糖基工程改a-1,2甘露糖苷酶Ⅰ的表达和活性检测第95-117页
        前言第95页
        1 材料第95-96页
            1.1 菌种与质粒第95页
            1.2 工具酶、抗体第95页
            1.3 主要试剂及试剂盒第95页
            1.4 主要溶液和培养基第95-96页
        2 试验方法第96-106页
            2.1 表达载体pBKS-Arg1的构建第96-98页
            2.2 敲除载体pARGM1的构建第98-99页
            2.3 arg1营养缺陷菌的构建第99-100页
            2.4 绿色木霉(T.reesei)mds基因的获取第100-102页
            2.5 表达载体pAGAPM5的构建第102-105页
            2.6 mds基因转入毕赤酵母KM71(och1△、arg1△)第105页
            2.7 pAGAPM5酵母转化子的鉴定第105页
            2.8 KMoch1-WFDC2转化子诱导表达及报告蛋白的纯化第105页
            2.9 KMoch1-WFDC2的N-糖链分析第105-106页
        3 结果与分析第106-115页
            3.1 表达载体pBKS-Arg1的构建第106-108页
            3.2 敲除载体pARGM1的构建第108页
            3.3 arg1营养缺陷菌的构建第108-109页
            3.4 mds基因的钓取第109-110页
            3.5 表达载体pAGAPM5的构建第110-111页
            3.6 Mns Ⅰ在毕赤酵母KM71(och1△,arg1△)中的表达第111-113页
            3.7 Mns Ⅰ的活性鉴定第113-115页
        4 讨论第115-117页
    四 毕赤酵母糖基工程改造—β-1,2-N-乙酰葡萄糖转移酶Ⅰ的表达和活性检测第117-129页
        前言第117页
        1 材料第117页
            1.1 菌株与质粒第117页
            1.2 工具酶、抗体第117页
            1.3 试剂盒第117页
        2 试验方法第117-121页
            2.1 目的基因mnn9-gnt Ⅰ的拼接第117-119页
            2.2 表达载体pPIC9-GnT Ⅰ的构建第119-120页
            2.3 表达载体pPIC9-GnT Ⅰ在毕赤酵母KMoch1的转化第120-121页
            2.4 GnT Ⅰ在毕赤酵母KMoch1内的活性鉴定第121页
        3 结果与分析第121-127页
            3.1 目的基因mnn9-gnt Ⅰ的拼接第121-123页
            3.2 表达载体pPIC9-GnT Ⅰ的构建第123页
            3.3 表达载体pPIC9-GnT Ⅰ的转化鉴定第123-124页
            3.4 WFDC2在毕赤酵母KMoGnT Ⅰ内的诱导表达及纯化第124-125页
            3.5 GnT Ⅰ在毕赤酵母KMoch1内的活性鉴定第125-127页
        4 讨论第127-129页
第三章 WFDC2的生物活性探讨第129-165页
    一 哺乳动物细胞293F表达WFDC2蛋白第129-145页
        前言第129页
        1 材料第129-130页
            1.1 菌株与质粒第129页
            1.2 工具酶与试剂第129页
            1.3 抗体与试剂盒第129-130页
            1.4 仪器第130页
            1.5 主要溶液第130页
        2 试验方法第130-135页
            2.1 表达载体HXT-WFDC2的构建第130-132页
            2.2 293F细胞株的培养第132-133页
            2.3 WFDC2在293F细胞中的瞬时表达第133-134页
            2.4 WFDC2的N-糖链分析第134-135页
        3 结果与分析第135-143页
            3.1 表达载体HXT-WFDC2的构建第135-136页
            3.2 293F细胞中的瞬时表达第136-139页
            3.3 293F-WFDC2的N-糖基化分析第139-143页
        4 讨论第143-145页
    二 不同糖基化修饰对WFDC2生物活性的影响第145-165页
        前言第145页
        1 材料第145-147页
            1.1 菌株第145页
            1.2 试剂第145页
            1.3 主要溶液和培养基第145-147页
        2 试验方法第147-152页
            2.1 WFDC2蛋白的细菌亲和试验第147页
            2.2 WFDC2的蛋白酶抑制试验第147-152页
            2.3 WFDC2蛋白的细菌聚集试验第152页
            2.4 WFDC2蛋白的抑菌试验第152页
        3 结果第152-161页
            3.1 WFDC2蛋白的细菌亲和试验第152-153页
            3.2 WFDC2的蛋白酶抑制试验第153-159页
            3.3 WFDC2蛋白的细菌聚集试验第159-160页
            3.4 WFDC2蛋白的抑菌试验第160-161页
        4 讨论第161-165页
第四章 总结第165-167页
    1 本研究取得的成果第165-166页
    2 本试验有待解决的问题第166-167页
参考文献第167-180页
附录第180-183页
    1 主要引物设计序列表第180-181页
    2 菌株基因型表第181-182页
    3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82-183页
致谢第183页

论文共1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出口信用保险对无锡出口企业经营风险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众筹业务的税收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