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3页 |
1.1 前言 | 第9页 |
1.2 柴油添加剂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3 聚甲氧基二甲醚 | 第12-21页 |
1.3.1 聚甲氧基二甲醚合成方法 | 第12-13页 |
1.3.2 聚甲氧基二甲醚研究现状 | 第13-21页 |
1.4 聚苯乙烯酸性树脂 | 第21页 |
1.5 甲醇甲醛合成聚甲氧基二甲醚树脂催化剂的选择 | 第21-22页 |
1.6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意义和内容 | 第22-23页 |
1.6.1 研究意义 | 第22页 |
1.6.2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3-28页 |
2.1 实验药品及仪器 | 第23-24页 |
2.1.1 实验药品 | 第23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23-24页 |
2.2 催化剂制备 | 第24-25页 |
2.2.1 催化剂的预处理 | 第24页 |
2.2.2 催化剂的酸化 | 第24-25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5-27页 |
2.3.1 催化剂评价装置 | 第25-26页 |
2.3.2 实验步骤 | 第26页 |
2.3.3 催化剂的表征 | 第26-27页 |
2.4 产物分析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强酸树脂催化剂研究 | 第28-63页 |
3.1 甲醇甲醛制备PODE_n催化机理分析 | 第28-30页 |
3.2 市售酸性树脂的筛选 | 第30-32页 |
3.3 强酸性树脂催化剂的制备工艺研究 | 第32-45页 |
3.3.1 浓硫酸磺化的影响 | 第32-36页 |
3.3.2 发烟硫酸磺化的影响 | 第36-40页 |
3.3.3 氨基磺酸酸化的影响 | 第40-42页 |
3.3.4 浓磷酸酸化的影响 | 第42-44页 |
3.3.5 醋酸酸化的影响 | 第44-45页 |
3.3.6 小结 | 第45页 |
3.4 强酸树脂中引入路易斯酸酸化考察 | 第45-53页 |
3.4.1 强酸树脂和路易斯酸的络合机理 | 第45-46页 |
3.4.2 路易斯酸对强酸树脂改性的催化剂表征 | 第46-49页 |
3.4.3 路易斯酸的筛选 | 第49-50页 |
3.4.4 改性剂FeCl_3加入量的影响 | 第50页 |
3.4.5 改性温度的影响 | 第50-51页 |
3.4.6 改性时间的影响 | 第51-52页 |
3.4.7 FeCl_3改性市售D001 | 第52-53页 |
3.5 强酸树脂催化剂的再生 | 第53-58页 |
3.5.1 再生催化剂酸性表征 | 第53-55页 |
3.5.2 再生机理 | 第55页 |
3.5.3 再生工艺考察 | 第55-58页 |
3.5.4 小结 | 第58页 |
3.6 甲醇甲醛合成PODE_n的工艺条件优化 | 第58-63页 |
3.6.1 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58-59页 |
3.6.2 反应压力的影响 | 第59-60页 |
3.6.3 物料配比的影响 | 第60-61页 |
3.6.4 重时空速的影响 | 第61-63页 |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3-65页 |
4.1 总结 | 第63页 |
4.2 展望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2页 |
研究生期间所取得成果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