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 第11-15页 |
1.2.1 深水钻井隔水管动力学分析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1.2.2 深水钻井隔水管悬挂模式动力学分析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2.3 深水钻井隔水管安全控制分析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第2章 隔水管悬挂模式工艺分析 | 第17-22页 |
2.1 隔水管硬悬挂模式 | 第17-18页 |
2.2 隔水管软悬挂模式 | 第18-19页 |
2.3 隔水管常规悬挂作业 | 第19-20页 |
2.4 隔水管紧急悬挂作业 | 第20-21页 |
2.4.1 隔水管悬挂自存 | 第20页 |
2.4.2 隔水管紧急撤离 | 第20-2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3章 隔水管纵向振动力学模型及特性分析 | 第22-35页 |
3.1 隔水管纵向振动力学模型 | 第22-27页 |
3.1.1 隔水管系统模型 | 第22-25页 |
3.1.2 张紧器等效刚度和等效阻尼 | 第25-27页 |
3.2 隔水管纵向振动力学模型求解 | 第27-30页 |
3.2.1 差分格式 | 第28-29页 |
3.2.2 模型及计算方法验证 | 第29-30页 |
3.3 隔水管纵向振动特性分析 | 第30-34页 |
3.3.1 算例参数 | 第30-31页 |
3.3.2 软、硬悬挂对比 | 第31页 |
3.3.3 水深影响 | 第31-32页 |
3.3.4 隔水管壁厚影响 | 第32页 |
3.3.5 BOP质量影响 | 第32-33页 |
3.3.6 隔水管浮力块影响 | 第33-3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4章 隔水管横向振动力学模型及特性分析 | 第35-49页 |
4.1 隔水管横向振动力学模型 | 第35-42页 |
4.1.1 基本假设 | 第35-36页 |
4.1.2 模型推导 | 第36-38页 |
4.1.3 隔水管横向振动力学模型边界条件 | 第38页 |
4.1.4 载荷计算方法 | 第38-40页 |
4.1.5 隔水管横向振动方程求解 | 第40-41页 |
4.1.6 模型及计算方法验证 | 第41-42页 |
4.2 隔水管横向振动特性分析 | 第42-48页 |
4.2.1 算例基本参数 | 第42页 |
4.2.2 平台漂移 | 第42-43页 |
4.2.3 水深影响 | 第43页 |
4.2.4 隔水管壁厚影响 | 第43-44页 |
4.2.5 BOP质量影响 | 第44-45页 |
4.2.6 波高影响 | 第45页 |
4.2.7 隔水管浮力块影响 | 第45-46页 |
4.2.8 海水阻力系数影响 | 第46页 |
4.2.9 波浪周期影响 | 第46-47页 |
4.2.10 海流速度影响 | 第47-48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5章 隔水管悬挂模式安全控制分析 | 第49-70页 |
5.1 隔水管紧急脱离反冲控制分析 | 第49-61页 |
5.1.1 隔水管紧急脱离 | 第49-50页 |
5.1.2 隔水管反冲 | 第50-52页 |
5.1.3 钻井液泄放模型 | 第52-55页 |
5.1.4 钻井液泄放模型的求解 | 第55-56页 |
5.1.5 模型及计算方法验证 | 第56-57页 |
5.1.6 钻井液泄放特性分析 | 第57-60页 |
5.1.7 隔水管反冲控制分析 | 第60-61页 |
5.2 隔水管悬挂模式作业窗口分析 | 第61-67页 |
5.2.1 作业窗口判定方法及安全准则 | 第62-63页 |
5.2.2 算例数据 | 第63页 |
5.2.3 隔水管悬挂自存作业窗口分析 | 第63-65页 |
5.2.4 隔水管紧急撤离作业窗口分析 | 第65-67页 |
5.3 隔水管悬挂模式安全控制措施 | 第67-6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70-71页 |
6.2 展望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