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红化瘀洗剂坐浴治疗气滞血瘀型嵌顿痔的临床疗效观察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前言 | 第9-10页 |
| 第一章 临床研究 | 第10-13页 |
| 1 临床资料 | 第10-11页 |
| 1.1 研究对象 | 第10页 |
| 1.2 选择标准 | 第10-11页 |
| 2 治疗方案 | 第11页 |
| 2.1 常规治疗 | 第11页 |
| 2.2 治疗组方案 | 第11页 |
| 2.3 对照组方案 | 第11页 |
| 3 具体观察指标 | 第11-12页 |
| 3.1 疼痛程度 | 第11-12页 |
| 3.2 病灶水肿程度 | 第12页 |
| 3.3 坏死程度 | 第12页 |
| 4 疗效判定标准 | 第12页 |
| 5 统计方法 | 第12-13页 |
| 第二章 临床结果 | 第13-16页 |
| 1 一般情况 | 第13页 |
| 1.1 两组患者年龄比较 | 第13页 |
| 1.2 两组患者性别比较 | 第13页 |
| 1.3 治疗前两组患者症状积分比较 | 第13页 |
| 2 观察指标 | 第13-16页 |
| 2.1 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积分比较 | 第13-14页 |
| 2.2 治疗后两组患者水肿积分比较 | 第14页 |
| 2.3 治疗后两组患者水肿积分比较 | 第14-15页 |
| 2.4 两组患者总体疗效的比较 | 第15-16页 |
| 第三章 分析与讨论 | 第16-20页 |
| 1 祖国医学对嵌顿痔的认识 | 第16页 |
| 1.1 病因病机 | 第16页 |
| 1.2 中医治法 | 第16页 |
| 2 现代医学对嵌顿痔的认识 | 第16-17页 |
| 2.1 嵌顿痔的发病机理 | 第16-17页 |
| 2.2 治疗原则 | 第17页 |
| 3 桃红化瘀洗剂组成及分析 | 第17-18页 |
| 3.1 药物组成 | 第17页 |
| 3.2 中医配伍意义 | 第17-18页 |
| 3.3 现代药理研究 | 第18页 |
| 4 结果分析 | 第18-19页 |
| 4.1 主要症状体征比较分析 | 第18-19页 |
| 4.2 总体疗效比较分析 | 第19页 |
| 5 问题及展望 | 第19-20页 |
| 结论 | 第20-21页 |
| 参考文献 | 第21-22页 |
| 附录 | 第22-25页 |
| 致谢 | 第25-26页 |
| 文献综述 | 第26-29页 |
| 参考文献 | 第28-29页 |
| 作者简历 | 第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