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英文摘要 | 第5页 |
前言 | 第7-9页 |
一、关于国际人道法的一般性问题 | 第9-15页 |
(一)关于国际人道法的用语 | 第9-12页 |
1、“国际人道法”和“国际人道主义法” | 第9-11页 |
2、“国际人道法”同“战争法”、“武装冲突法”等的区别 | 第11-12页 |
(二)不同用语意味着的不同意义 | 第12-15页 |
1、“国际人道法”体现出的更强烈的人道精神 | 第13-14页 |
2、“战争法”、“武装冲突法”更趋于语义上的直接适用 | 第14-15页 |
二、“战争法体系”的演进和良性化发展的表现 | 第15-29页 |
(一)古代世界的“战争法体系”及其表现 | 第15-19页 |
1、“战争法体系”在古代中国的表现 | 第16页 |
2、“战争法体系”在古希腊、古罗马的表现 | 第16-17页 |
3、“战争法体系”在古印度的表现 | 第17-19页 |
(二)近代世界的“战争法体系”及其表现 | 第19-23页 |
1、“战争法体系”在欧洲中世纪末的表现 | 第19-21页 |
2、三十年战争后“战争法体系”在欧洲的演进 | 第21-23页 |
(三)国际人道法的出现 | 第23-29页 |
1、杜南的贡献与人道精神的强化 | 第23-25页 |
2、国际人道法的持续演进 | 第25-29页 |
三、国际人道法良性化发展的“不可简约的复杂性” | 第29-35页 |
(一)对“良性化发展”的解释 | 第29-30页 |
(二)对国际人道法良性化发展现象的初步观察 | 第30-31页 |
(三)国际人道法良性化发展现象的复杂性表现 | 第31-35页 |
1、空间地域角度的观察比较 | 第32页 |
2、时间演进角度的观察比较 | 第32-33页 |
3、深入解释所不可避免的复杂性 | 第33-35页 |
四、对国际人道法良性化发展的分析 | 第35-46页 |
(一)分析路径的解释 | 第35-37页 |
1、“批判现实主义”路径 | 第36页 |
2、《和平与战争: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分析方式 | 第36-37页 |
(二)对国际人道法良性化发展的初步分析 | 第37-41页 |
1、核心部分的阐述 | 第37-38页 |
2、主干体系的阐述 | 第38-41页 |
(三)社会学分析的尝试 | 第41-46页 |
五、结语:系统大观论和利好均势 | 第46-50页 |
致谢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