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职业技术教育论文--世界各国职业技术教育概况论文--中国论文

高职学生资助政策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9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9-10页
    1.2 文献综述第10-12页
        1.2.1 国外研究概况第10-11页
        1.2.2 国内研究综述第11-12页
    1.3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3.1 理论意义第12-13页
        1.3.2 实践意义第13页
    1.4 概念界定第13-17页
        1.4.1 政策执行概念的内涵第13-15页
        1.4.2 教育政策执行的内涵与外延第15-17页
            1.4.2.1 教育政策执行的内涵第15-16页
            1.4.2.2 教育政策执行的外延第16-17页
    1.5 研究方法第17-18页
    1.6 研究路径第18-19页
第二章 政策理论基础与政策执行模型分析第19-27页
    2.1 政策理论基础第19-23页
        2.1.1 政策类型理论第19-20页
        2.1.2 政策执行理论第20-23页
            2.1.2.1 政策执行理论的起源第20-21页
            2.1.2.2 政策执行研究的基本途径第21-22页
            2.1.2.3 R·埃尔默尔的向后式执行分析理论第22-23页
    2.2 政策执行模型第23-27页
        2.2.1 互动理论模型第23-25页
        2.2.2 教育政策执行理论模型第25-27页
第三章 调研设计第27-49页
    3.1 编制问卷第27-30页
        3.1.1 编制问卷的依据第27-28页
        3.1.2 问卷设计第28-30页
    3.2 研究过程第30-31页
        3.2.1 试测阶段第30页
        3.2.2 正式问卷测试第30-31页
        3.2.3 分析问卷第31页
    3.3 调查结果与说明第31-49页
        3.3.1 学生资助政策执行的概况第32页
        3.3.2 高职学生资助政策的宣传第32-36页
            3.3.2.1 政策宣传整体效果第33-34页
            3.3.2.2 入学前学生资助政策的了解情况第34页
            3.3.2.3 学生资助政策的获取途径第34-35页
            3.3.2.4 最受欢迎的资助方式第35页
            3.3.2.5 学生对资格认定程序和标准的了解第35-36页
        3.3.3 资助政策的执行满意度第36-39页
            3.3.3.1 学生对资助工作执行的总体满意程度第36-37页
            3.3.3.2 学生资助政策的满意度第37页
            3.3.3.3 执行人员资助政策执行满意度第37-38页
            3.3.3.4 具体学生资助方式的满意度第38-39页
        3.3.4 资助政策对受助者的影响第39-43页
            3.3.4.1 资助减轻了家庭经济压力第39-40页
            3.3.4.2 树立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责任感第40-41页
            3.3.4.3 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情况不容乐观第41-42页
            3.3.4.4 限制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第42-43页
        3.3.5 对资助政策的执行评价第43-45页
            3.3.5.1 政策执行措施有效,教育公平原则得到一定体现第43页
            3.3.5.2 收费较高,资助力度欠缺第43-44页
            3.3.5.3 学生资助政策的实施与学生学习的关系第44-45页
            3.3.5.4 勤工助学不够完善第45页
        3.3.6 学生资助政策的执行障碍第45-49页
            3.3.6.1 政策组织准备发挥不理想第46页
            3.3.6.2 资助政策制定和宣传出现偏差第46-47页
            3.3.6.3 资助工作中协商监察机制不完善第47-49页
第四章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第49-54页
    4.1 存在的问题第49-51页
        4.1.1 缺乏合理科学的经济困难生认证标准第49页
        4.1.2 “奖、勤、助、贷、补”缺乏整合优化第49-50页
        4.1.3 勤工助学岗位少,获得途径不通畅第50页
        4.1.4 资金资助与心理辅导力度不协调第50-51页
    4.2 对策建议第51-54页
        4.2.1 明确困难学生的内涵,完善认证体系第51页
        4.2.2 充分利用各种资助方式,提高整体资助水平第51-52页
        4.2.3 拓宽勤工助学渠道,打造高职困难学生综合素质第52-53页
        4.2.4 为帮助学生成长,应充分发挥助学的育人功能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6页
附录第56-60页
致谢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表现性评价在语文教育中的应用
下一篇:DQ担保公司风险评价及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