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2-19页 |
1.1 生态系统碳储量研究进展 | 第12-16页 |
1.1.1 植被碳储量研究 | 第12-14页 |
1.1.2 土壤碳储量研究 | 第14-16页 |
1.2 围封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 第16-17页 |
1.3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 第17-19页 |
第2章 研究方法 | 第19-23页 |
2.1 研究地区简介 | 第19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19-23页 |
2.2.1 样品的采集 | 第19-21页 |
2.2.2 样品的分析 | 第21页 |
2.2.3 数据的处理 | 第21-23页 |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3-65页 |
3.1 围封对植被群落高度和盖度的影响 | 第23-24页 |
3.1.1 植被群落高度 | 第23页 |
3.1.2 植被盖度 | 第23-24页 |
3.2 围封对土壤pH和容重的影响 | 第24-28页 |
3.2.1 土壤pH | 第24-26页 |
3.2.2 土壤容重 | 第26-28页 |
3.3 围封对草地植被和土壤的碳、氮和磷含量的影响 | 第28-43页 |
3.3.1 土壤分层碳含量 | 第28页 |
3.3.2 草本根系分层碳含量 | 第28-31页 |
3.3.3 地上草本活体碳含量 | 第31页 |
3.3.4 凋落物碳含量 | 第31页 |
3.3.5 土壤分层氮含量 | 第31-34页 |
3.3.6 草本根系分层氮含量 | 第34-35页 |
3.3.7 地上草本活体氮含量 | 第35-37页 |
3.3.8 凋落物氮含量 | 第37-39页 |
3.3.9 土壤分层磷含量 | 第39页 |
3.3.10 草本根系分层磷含量 | 第39-41页 |
3.3.11 地上草本活体磷含量 | 第41-42页 |
3.3.12 凋落物磷含量 | 第42-43页 |
3.4 围封对草地生物量的影响 | 第43-50页 |
3.4.1 凋落物生物量 | 第43-45页 |
3.4.2 地上植物总生物量 | 第45-47页 |
3.4.3 草本根系分层生物量 | 第47-48页 |
3.4.4 植物总根系生物量 | 第48-50页 |
3.4.5 植物总生物量 | 第50页 |
3.5 围封对草地碳储量的影响 | 第50-61页 |
3.5.1 草本根系分层碳储量 | 第50-53页 |
3.5.2 植物根系总碳储量 | 第53页 |
3.5.3 凋落物碳储量 | 第53-54页 |
3.5.4 地上植物总碳储量 | 第54-56页 |
3.5.5 植物总碳储量 | 第56-58页 |
3.5.6 土壤分层碳储量 | 第58页 |
3.5.7 土壤总碳储量 | 第58-60页 |
3.5.8 草地总碳储量 | 第60-61页 |
3.5.9 不同指标占草地总碳储量的百分比 | 第61页 |
3.6 植物总生物量与植物总碳储量的关系 | 第61-65页 |
第4章 讨论与结论 | 第65-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