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3.1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1.3.2 现实意义 | 第12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5 研究思路 | 第13-15页 |
1.6 研究创新和不足 | 第15-17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及区域承载力模型体系与方法 | 第17-24页 |
2.1 文献综述 | 第17-19页 |
2.2 区域承载力及承载状况的概念模型 | 第19-21页 |
2.3 区域承载力及承载力状况的数学表示 | 第21页 |
2.4 权重的确定 | 第21-24页 |
2.4.1 熵值法赋权的原理 | 第22页 |
2.4.2 熵值法赋权的步骤 | 第22-24页 |
第三章 呼和浩特市区域承载状况分析 | 第24-40页 |
3.1 呼和浩特市概况 | 第24-31页 |
3.1.1 呼和浩特市经济概况 | 第25-26页 |
3.1.2 呼和浩特市人口概况 | 第26-28页 |
3.1.3 呼和浩特市环境概况 | 第28-31页 |
3.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1-34页 |
3.2.1 指标体系构建的内涵 | 第31页 |
3.2.2 指标体系构建中指标项的选取原则 | 第31-32页 |
3.2.3 指标的遴选方法 | 第32-33页 |
3.2.4 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 | 第33-34页 |
3.3 呼和浩特市区域承载状况计算分析 | 第34-40页 |
3.3.1 呼和浩特市区域承载力评价指标赋权 | 第34-35页 |
3.3.2 呼和浩特市区域承载力及承载状况的计算与分析 | 第35-40页 |
第四章 呼和浩特地区区域承载力的对比分析 | 第40-46页 |
4.1 呼和浩特市区域承载力与内蒙古自治区比较分析 | 第40-43页 |
4.2 呼和浩特市九个县市区域承载力对比分析 | 第43-46页 |
4.2.1 县市区域承载力的计算 | 第43-44页 |
4.2.2 县市区域承载力的影响的定量分析 | 第44-46页 |
第五章 主要结论与讨论 | 第46-48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46页 |
5.2 讨论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附表 | 第51-5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科研项目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