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地方经济论文

内蒙古呼和浩特区域承载力分析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7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研究目的第11-12页
    1.3 研究意义第12页
        1.3.1 理论意义第12页
        1.3.2 现实意义第12页
    1.4 研究方法第12-13页
    1.5 研究思路第13-15页
    1.6 研究创新和不足第15-17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及区域承载力模型体系与方法第17-24页
    2.1 文献综述第17-19页
    2.2 区域承载力及承载状况的概念模型第19-21页
    2.3 区域承载力及承载力状况的数学表示第21页
    2.4 权重的确定第21-24页
        2.4.1 熵值法赋权的原理第22页
        2.4.2 熵值法赋权的步骤第22-24页
第三章 呼和浩特市区域承载状况分析第24-40页
    3.1 呼和浩特市概况第24-31页
        3.1.1 呼和浩特市经济概况第25-26页
        3.1.2 呼和浩特市人口概况第26-28页
        3.1.3 呼和浩特市环境概况第28-31页
    3.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31-34页
        3.2.1 指标体系构建的内涵第31页
        3.2.2 指标体系构建中指标项的选取原则第31-32页
        3.2.3 指标的遴选方法第32-33页
        3.2.4 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第33-34页
    3.3 呼和浩特市区域承载状况计算分析第34-40页
        3.3.1 呼和浩特市区域承载力评价指标赋权第34-35页
        3.3.2 呼和浩特市区域承载力及承载状况的计算与分析第35-40页
第四章 呼和浩特地区区域承载力的对比分析第40-46页
    4.1 呼和浩特市区域承载力与内蒙古自治区比较分析第40-43页
    4.2 呼和浩特市九个县市区域承载力对比分析第43-46页
        4.2.1 县市区域承载力的计算第43-44页
        4.2.2 县市区域承载力的影响的定量分析第44-46页
第五章 主要结论与讨论第46-48页
    5.1 主要结论第46页
    5.2 讨论第46-48页
参考文献第48-50页
致谢第50-51页
附表第51-5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科研项目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低碳视角下出口商品结构调整研究--基于STIRPAT模型的省级面板数据分析
下一篇:Y2SiO5:Pr3+,Li-NaNbxTa1-xO3和Na2NbxTa2-xO6-助催化剂复合物的制备及可见光光解水制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