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符号说明 | 第10-14页 |
第一章 苹果梨综述 | 第14-17页 |
1.1 苹果梨概述 | 第14页 |
1.2 苹果梨研究概况 | 第14-16页 |
1.2.1 苹果梨成分研究 | 第14-15页 |
1.2.2 苹果梨活性研究 | 第15页 |
1.2.3 苹果梨附加产品的开发研究 | 第15-16页 |
1.3 本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6-17页 |
第二章 苹果梨皮提取物对四氯化碳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 第17-25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7-18页 |
2.1.1 植物材料 | 第17页 |
2.1.2 动物材料 | 第17页 |
2.1.3 仪器 | 第17页 |
2.1.4 试剂 | 第17-18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18-20页 |
2.2.1 苹果梨皮提取物的制备 | 第18页 |
2.2.2 小鼠CCl_4急性肝损伤的模型建立 | 第18页 |
2.2.3 小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的测定(AST) | 第18-19页 |
2.2.4 小鼠肝脏组织病理学分析 | 第19页 |
2.2.5 小鼠血清中牛磺酸结合型胆汁酸的定量分析 | 第19-20页 |
2.2.5.1 血清样品的制备 | 第19页 |
2.2.5.2 UPLC-MS条件参数 | 第19页 |
2.2.5.3 胆汁酸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 第19-20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0-25页 |
2.3.1 苹果梨皮提取物降低小鼠血清ALT和AST的作用 | 第20-21页 |
2.3.2 苹果梨皮提取物改善小鼠肝组织损伤程度的作用 | 第21-22页 |
2.3.3 苹果梨皮提取物对小鼠血清中牛磺酸结合型胆汁酸含量的影响 | 第22-25页 |
第三章 苹果梨皮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研究和成分定量分析 | 第25-31页 |
3.1 实验仪器和试剂 | 第25页 |
3.1.1 仪器 | 第25页 |
3.1.2 试剂 | 第25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25-27页 |
3.2.1 抑制R00·诱导DNA损伤作用的检测 | 第25-26页 |
3.2.2 DPPH-UPLC-MS联用法筛选苹果梨皮抗氧化成分的方法建立 | 第26页 |
3.2.3 苹果梨果皮中11个主要成分的定量分析 | 第26-27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27-31页 |
3.3.1 苹果梨皮提取物抑制R00·诱导DNA损伤的作用 | 第27-28页 |
3.3.2 苹果梨皮提取物中抗氧化成分的确定 | 第28-29页 |
3.3.3 苹果梨皮提取物中11个主要成分的定量结果 | 第29-31页 |
第四章 蓝盆花综述 | 第31-34页 |
4.1 蓝盆花属植物概述 | 第31页 |
4.2 蓝盆花研究概况 | 第31-33页 |
4.2.1 蓝盆花化学成分研究概况 | 第31-32页 |
4.2.2 蓝盆花药理活性研究概况 | 第32-33页 |
4.2.2.1 抗氧化作用 | 第32页 |
4.2.2.2 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 第32页 |
4.2.2.3 抗炎解热作用 | 第32页 |
4.2.2.4 其他作用 | 第32-33页 |
4.3 本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33-34页 |
第五章 蓝盆花总提取物抗氧化和抑制麦芽糖酶的活性研究 | 第34-39页 |
5.1 实验材料 | 第34页 |
5.1.1 植物材料 | 第34页 |
5.1.2 仪器 | 第34页 |
5.1.3 试剂 | 第34页 |
5.2 实验方法 | 第34-36页 |
5.2.1 蓝盆花70%乙醇提取物的样品制备 | 第34-35页 |
5.2.2 抗氧化活性测定 | 第35-36页 |
5.2.2.1 清除DPPH·活性实验 | 第35页 |
5.2.2.2 清除ABTS·~+活性实验 | 第35-36页 |
5.2.2.3 还原Fe~(3+)-TPTZ能力的活性实验 | 第36页 |
5.2.3 抑制小鼠小肠麦芽糖酶的活性实验 | 第36页 |
5.3 结果与分析 | 第36-39页 |
5.3.1 蓝盆花70%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作用 | 第36-38页 |
5.3.1.1 SC和ST清除游离基的作用 | 第36-37页 |
5.3.1.2 FRAP法中SC和ST还原Fe~(3+)-TPTZ的作用 | 第37-38页 |
5.3.2 抑制小鼠小肠麦芽糖酶的作用 | 第38-39页 |
第六章 蓝盆花单体化合物的定量分析和活性研究 | 第39-50页 |
6.1 实验仪器和试剂 | 第39页 |
6.1.1 仪器 | 第39页 |
6.1.2 试剂 | 第39页 |
6.2 实验方法 | 第39-44页 |
6.2.1 窄叶蓝盆花正丁醇相二咖啡酰奎宁酸类化合物的分离和鉴定 | 第39-40页 |
6.2.2 蓝盆花中主要成分的UPLC-MS定量分析 | 第40-43页 |
6.2.2.1 蓝盆花中19个主要成分的确定 | 第40-42页 |
6.2.2.2 制备用于UPLC-MS定量的蓝盆花样品 | 第42-43页 |
6.2.2.3 UPLC-MS条件参数 | 第43页 |
6.2.3 蓝盆花中抗氧化活性成分的筛选 | 第43页 |
6.2.3.1 DPPH-UPLC-MS联用法筛选蓝盆花中抗氧化成分 | 第43页 |
6.2.3.2 对比蓝盆花中抗氧化成分清除DPPH·的能力 | 第43页 |
6.2.4 测定蓝盆花中咖啡酰奎宁酸类成分的抗HCV活性 | 第43-44页 |
6.3 结果与分析 | 第44-50页 |
6.3.1 窄叶蓝盆花中的二咖啡酰奎宁酸类成分 | 第44页 |
6.3.2 蓝盆花中主要成分的定量结果 | 第44-47页 |
6.3.3 蓝盆花中主要成分清除自由基能力的作用 | 第47-49页 |
6.3.3.1 蓝盆花中抗氧化成分的确定 | 第47-48页 |
6.3.3.2 蓝盆花中11个化合物清除DPPH·的作用 | 第48-49页 |
6.3.4 蓝盆花中5个潜在抗病毒成分的抗HCV作用 | 第49-50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在读期间所获学术成果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