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阿尔金造山型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以贝克滩金矿为例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引言 | 第10-18页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前人研究工作及存在问题 | 第11-14页 |
1.2.1 北阿尔金地区成矿作用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造山型金矿床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3 北阿尔金地区造山型金矿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4 完成工作量 | 第16-18页 |
2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8-23页 |
2.1 工作区位置及交通 | 第18页 |
2.2 大地构造位置 | 第18-19页 |
2.3 构造单元划分 | 第19-20页 |
2.4 区域地层 | 第20页 |
2.5 区域构造 | 第20-21页 |
2.6 区域岩浆活动 | 第21-23页 |
3 矿区地质特征 | 第23-33页 |
3.1 矿区地质概况 | 第23-26页 |
3.1.1 地层 | 第23-24页 |
3.1.2 岩浆岩 | 第24-25页 |
3.1.3 构造 | 第25-26页 |
3.2 矿床地质特征 | 第26-33页 |
3.2.1 矿体特征 | 第27-28页 |
3.2.2 矿石特征 | 第28-29页 |
3.2.3 围岩蚀变特征 | 第29-31页 |
3.2.4 成矿阶段 | 第31-33页 |
4 主要控矿因素分析 | 第33-37页 |
4.1 地层特征与成矿作用 | 第33-34页 |
4.2 构造特征与成矿作用 | 第34-36页 |
4.3 岩浆与成矿作用 | 第36-37页 |
5 矿床地球化学研究 | 第37-52页 |
5.1 矿石和围岩地球化学特征 | 第37-38页 |
5.1.1 样品及分析方法 | 第37页 |
5.1.2 主量元素特征 | 第37-38页 |
5.1.3 稀土元素特征 | 第38页 |
5.2 正长花岗岩体地球化学特征 | 第38-43页 |
5.2.1 主量元素特征 | 第38-39页 |
5.2.2 微量及稀土元素特征 | 第39-42页 |
5.2.3 形成时代 | 第42-43页 |
5.3 同位素地球化学 | 第43-47页 |
5.3.1 氢氧同位素特征 | 第43-44页 |
5.3.2 硫同位素特征 | 第44-45页 |
5.3.3 铅同位素特征 | 第45-47页 |
5.4 流体包裹体研究 | 第47-51页 |
5.4.1 样品采集及研究方法 | 第47页 |
5.4.2 包裹体类型 | 第47-48页 |
5.4.3 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及成分分析 | 第48-51页 |
5.5 成矿时代 | 第51-52页 |
6 矿床成因探讨 | 第52-53页 |
7 与北祁连地区典型金矿床的对比研究 | 第53-62页 |
7.1 大地构造背景对比 | 第53-54页 |
7.2 赋矿层位及岩性对比 | 第54-55页 |
7.3 成矿流体特征对比 | 第55-56页 |
7.4 成矿物质来源对比 | 第56-57页 |
7.5 成矿时代对比 | 第57-58页 |
7.6 控矿构造 | 第58-59页 |
7.7 小结 | 第59-62页 |
8 主要结论及存在问题 | 第62-63页 |
8.1 主要结论 | 第62页 |
8.2 存在问题及研究展望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1页 |
附录 | 第71-73页 |
个人简介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