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7-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4页 |
1.1 木质素 | 第10-12页 |
1.1.1 木质素来源 | 第10-11页 |
1.1.2 木质素结构 | 第11-12页 |
1.2 木质素应用 | 第12-15页 |
1.2.1 木质素在农业中应用 | 第12-13页 |
1.2.2 木质素在工业中应用 | 第13-14页 |
1.2.3 木质素在其他应用 | 第14-15页 |
1.3 木质素降解方法 | 第15-18页 |
1.3.1 生物降解法 | 第15-16页 |
1.3.2 氧化降解法 | 第16-17页 |
1.3.3 加氢降解法 | 第17-18页 |
1.3.4 热裂解法 | 第18页 |
1.4 钙钛矿型混合离子电子导体催化剂 | 第18-20页 |
1.4.1 钙钛矿型混合离子电子导体简介 | 第18-19页 |
1.4.2 钙钛矿型混合离子电子导体在能源转化中应用 | 第19-20页 |
1.5 本研究的立题依据、目的和意义 | 第20-22页 |
1.5.1 课题来源 | 第20页 |
1.5.2 课题背景 | 第20-21页 |
1.5.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1-22页 |
1.6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2-24页 |
1.6.1 研究内容与工艺流程 | 第22-23页 |
1.6.2 研究方案与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第二章 钙钛矿型混合离子电子导体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 | 第24-33页 |
2.1 实验药品及仪器 | 第24-25页 |
2.1.1 实验药品 | 第24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24-25页 |
2.2 钙钛矿型混合离子电子导体催化剂的制备 | 第25页 |
2.3 表征技术 | 第25-26页 |
2.3.1 X射线衍射(XRD) | 第25-26页 |
2.3.2 表面形貌测定技术(SEM) | 第26页 |
2.3.3 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技术 | 第26页 |
2.3.4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 第26页 |
2.4 CaZr_(1-x)Fe_xO_3的制备及表征 | 第26-29页 |
2.5 La Ti_(1-x)Fe_xO_3的制备及表征 | 第29-32页 |
2.5.1 不同配比的影响 | 第29-31页 |
2.5.2 不同温度的影响 | 第31页 |
2.5.3 不同时间的影响 | 第31-32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甘蔗渣木质素表征及其催化热解动力学分析 | 第33-44页 |
3.1 实验药品和仪器 | 第33页 |
3.1.1 实验药品 | 第33页 |
3.1.2 实验仪器 | 第33页 |
3.2 表征手段 | 第33-36页 |
3.2.1 甘蔗渣木质素工业分析 | 第33-34页 |
3.2.2 甘蔗渣木质素催化热解反应的动力学研究 | 第34-36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6-43页 |
3.3.1 甘蔗渣木质素表征 | 第36-38页 |
3.3.2 CaZr_(0.8)Fe_(0.2)O_3催化热解甘蔗渣木质素热重及其动力学 | 第38-41页 |
3.3.3 La Ti_(0.2)Fe_(0.8)O_3催化热解甘蔗渣木质素热重及其动力学 | 第41-4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钙钛矿型混合离子电子导体催化剂的性能评价 | 第44-55页 |
4.1 实验药品及仪器 | 第44页 |
4.1.1 药品 | 第44页 |
4.1.2 仪器 | 第44页 |
4.2 实验步骤 | 第44-46页 |
4.2.1 甘蔗渣木质素热解反应步骤 | 第44-45页 |
4.2.2 甘蔗渣木质素催化热解液相产物分析方法 | 第45页 |
4.2.3 热解产物的产率分布计算方法 | 第45-46页 |
4.3 催化热解的结果和分析 | 第46-50页 |
4.3.1 CaZr_(0.8)Fe_(0.2)O_3催化热解甘蔗渣木质素 | 第46-48页 |
4.3.2 La Ti_(0.2)Fe_(0.8)O_3催化热解甘蔗渣木质素 | 第48-50页 |
4.4 催化剂的再生 | 第50-53页 |
4.4.1 催化剂再生步骤 | 第50页 |
4.4.2 CaZr_(0.8)Fe_(0.2)O_3再生 | 第50-52页 |
4.4.3 La Ti_(0.2)Fe_(0.8)O_3再生 | 第52-5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3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