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7-10页 |
前言 | 第10-18页 |
0.1 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0.2 渗透率求取方法研究与进展 | 第10-12页 |
0.3 孔隙结构测井解释方法研究与进展 | 第12-14页 |
0.4 泥质砂岩储层电阻率方程研究与进展 | 第14-16页 |
0.5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第一章 有效流动孔隙 | 第18-22页 |
1.1 有效流动孔隙概念 | 第18页 |
1.2 低孔渗储层有效流动孔隙下限确定 | 第18-22页 |
1.2.1 岩石物理实验 | 第18-19页 |
1.2.2 有效流动孔隙度实验分析 | 第19-22页 |
第二章 有效流动孔隙度求取方法研究 | 第22-42页 |
2.1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的有效流动孔隙度关系式 | 第22-25页 |
2.1.1 A地区低孔渗储层有效流动孔隙度关系式 | 第22-23页 |
2.1.2 B地区低孔渗储层有效流动孔隙度关系式 | 第23-25页 |
2.2 基于等效岩石元素模型和弯曲毛管模型的有效流动孔隙度模型 | 第25-32页 |
2.2.1 泥质岩石等效岩石元素模型 | 第25-28页 |
2.2.2 基于弯曲毛管模型含水泥质岩石地层因素关系式的推导 | 第28-29页 |
2.2.3 有效流动孔隙度模型建立 | 第29-32页 |
2.3 基于等效岩石元素模型和直毛管模型的有效流动孔隙度模型 | 第32-36页 |
2.3.1 基于直毛管模型含水泥质岩石地层因素关系式的推导 | 第32-33页 |
2.3.2 有效流动孔隙度模型建立 | 第33-36页 |
2.4 基于等效岩石元素模型和圆台型毛管模型的有效流动孔隙度模型 | 第36-42页 |
2.4.1 基于圆台型毛管模型含水泥质岩石地层因素关系式的推导 | 第36-38页 |
2.4.2 有效流动孔隙度模型建立 | 第38-42页 |
第三章 基于有效流动孔隙的渗透率求取方法 | 第42-46页 |
3.1 A地区低孔渗储层渗透率求取方法 | 第42-43页 |
3.2 B地区低孔渗储层渗透率求取方法 | 第43-46页 |
第四章 低孔渗储层渗透率应用效果评价 | 第46-55页 |
4.1 A地区渗透率计算精度分析 | 第46-50页 |
4.1.1 确定储层泥质含量 | 第46-47页 |
4.1.2 确定储层孔隙度 | 第47页 |
4.1.3 确定储层束缚水饱和度 | 第47-48页 |
4.1.4 渗透率计算方法效果对比 | 第48-50页 |
4.2 B地区渗透率计算精度分析 | 第50-55页 |
4.2.1 确定储层泥质含量 | 第50-51页 |
4.2.2 确定储层孔隙度 | 第51页 |
4.2.3 确定储层束缚水饱和度 | 第51-52页 |
4.2.4 渗透率计算方法效果对比 | 第52-55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