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

重庆市开县政府政务公开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绪论第9-16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9-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页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0-14页
        1.2.1 国外文献综述第10-12页
        1.2.2 国内文献综述第12-14页
        1.2.3 国内外文献述评第14页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第14-15页
        1.3.1 研究思路第14页
        1.3.2 研究方法第14-15页
    1.4 研究重点与创新第15-16页
        1.4.1 研究重点第15页
        1.4.2 创新之处第15-16页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第16-21页
    2.1 概念界定第16-17页
        2.1.1 县级政府第16页
        2.1.2 政务公开第16-17页
        2.1.3 县级政府政务公开第17页
    2.2 理论基础第17-21页
        2.2.1 治理理论第17-18页
        2.2.2 新公共服务理论第18页
        2.2.3 基层民主理论第18-19页
        2.2.4 公民知情权理论第19-21页
3 重庆市开县政府政务公开概况第21-27页
    3.1 重庆市开县政府政务公开的领导体制和机制第21-22页
    3.2 重庆市开县政府政务公开制度建设第22-24页
    3.3 重庆市开县政府政务公开渠道与形式第24-25页
    3.4 重庆市开县政府政务公开内容第25-27页
4 重庆市开县政府政务公开问题及原因分析第27-39页
    4.1 重庆市开县政府政务公开公众满意度调查第27-30页
        4.1.1 问卷设计第27页
        4.1.2 问卷发放与回收第27-29页
        4.1.3 调查问卷可靠性检验第29-30页
    4.2 重庆市开县政府政务公开主要问题分析第30-36页
        4.2.1 公众对政务公开满意度不高第30-33页
        4.2.2 政务公开存在表面化形式化倾向第33-34页
        4.2.3 公众参与政务公开过程的深度和广度不够第34-35页
        4.2.4 政务公开缺乏专业人才支撑第35-36页
    4.3 重庆市开县政府政务公开问题原因探析第36-39页
5 政务公开先进经验借鉴第39-44页
    5.1 国外政务公开先进经验第39-40页
        5.1.1 世界各国将政务公开制度纳入立法范围第39页
        5.1.2 日本地方政府创新政务公开制度第39-40页
        5.1.3 电子政务为政务公开提供基础条件第40页
    5.2 国内政务公开先进经验第40-44页
        5.2.1 浙江永康解决政务公开“最后一公里”第41页
        5.2.2 河北晋州推行“互联网+税费公开”第41-42页
        5.2.3 广西龙州实行“开放式办公”第42-44页
6 重庆市开县政府政务公开对策研究第44-50页
    6.1 科学设计政务公开内容第44-45页
        6.1.1 完善政务公开目录第44页
        6.1.2 加大财务公开力度第44-45页
    6.2 推行“互联网+政务公开”新模式第45-46页
        6.2.1 加强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第45页
        6.2.2 丰富政务公开载体第45-46页
    6.3 强化政务公开制度建设第46-47页
        6.3.1 建立政务公开负面清单制度第46页
        6.3.2 完善政务公开监督制度第46-47页
        6.3.3 健全依申请公开制度第47页
    6.4 完善政府与公众的对话机制第47-48页
    6.5 加强政务公开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第48-50页
7 结论与展望第50-51页
    7.1 研究结论第50页
    7.2 研究展望第50-51页
致谢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5页
附录第55-58页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55页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课题目录第55页
    C. 作者完成论文所用访谈提纲第55页
    D. 作者完成论文所用调查问卷第55-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扶余油田西区西7-3区块测井精细解释研究
下一篇:泥页岩吸附天然气量主控因素及定量表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