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

“扒窃型”盗窃罪的司法认定研究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4页
引言第6-7页
一、“扒窃型”盗窃罪的入罪缘由第7-10页
    (一)扒窃入罪前司法中存在的问题第7-9页
        1.立法定性的局限性第7页
        2.侵害法益的局限性第7-8页
        3.刑事处罚宽缓的局限性第8-9页
    (二)扒窃行为人主观恶性大第9-10页
        1.认知性第9页
        2.目标选择性第9页
        3.对抗性第9-10页
        4.团体性第10页
二、扒窃行为的构成要素认定第10-16页
    (一)发生地点的认定第10-12页
        1.对“公共场所”的认定第11-12页
        2.对“公共交通工具”的认定第12页
    (二)发生对象的认定第12-14页
        1.“随身携带”的认定第12-14页
        2.“扒窃”对象的认定第14页
    (三)行为方式特征的认定第14-16页
        1.不必需具有秘密性第15页
        2.不必需具备技术手段第15-16页
        3.不必需具有惯常性第16页
        4.不必需具有较强的反侦查性第16页
三、“扒窃型”盗窃罪司法认定的相关问题第16-22页
    (一)罪与非罪的界限第16-17页
    (二)入罪与出罪标准的细化第17-19页
        1.扒窃入罪标准的细化第17-19页
        2.扒窃出罪标准的细化第19页
    (三)既遂与未遂第19-22页
        1.“扒窃型”盗窃罪是结果犯第19-20页
        2.既遂与未遂的标准第20-22页
结语第22-23页
参考文献第23-24页
致谢第24页

论文共2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遗传学研究
下一篇:多核处理器程序最坏运行时间分析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