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6页 |
1.1 人工湿地概述 | 第11-19页 |
1.1.1 人工湿地的发展历程 | 第11-12页 |
1.1.2 人工湿地的分类 | 第12-15页 |
1.1.3 人工湿地的构成 | 第15-18页 |
1.1.4 人工湿地系统的脱氮机理 | 第18-19页 |
1.1.5 影响人工湿地脱氮的因素 | 第19页 |
1.2 补充碳源人工湿地处理低C/N比污水的研究 | 第19-23页 |
1.2.1 添加传统型碳源的人工湿地处理低C/N比污水 | 第20-21页 |
1.2.2 添加纤维素类碳源的人工湿地处理低C/N比污水 | 第21-22页 |
1.2.3 添加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的人工湿地处理低C/N比污水 | 第22-23页 |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 | 第23-26页 |
1.3.1 课题来源 | 第23页 |
1.3.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3-24页 |
1.3.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4页 |
1.3.4 创新点 | 第24-26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6-37页 |
2.1 人工湿地系统的材料和湿地系统的构建 | 第26-32页 |
2.1.1 人工湿地系统的材料 | 第26-29页 |
2.1.2 人工湿地系统的建立 | 第29-32页 |
2.2 系统的运行 | 第32-34页 |
2.2.1 微生物接种驯化 | 第32页 |
2.2.2 系统正式运行 | 第32-34页 |
2.3 试验仪器设备及水质检测方法 | 第34-37页 |
2.3.1 试验仪器设备 | 第34-35页 |
2.3.2 水质检测方法 | 第35-37页 |
第三章 人工湿地系统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研究 | 第37-48页 |
3.1 系统总体运行效果 | 第37-39页 |
3.2 系统对COD的去除效果 | 第39-40页 |
3.3 系统对氮的去除效果 | 第40-45页 |
3.3.1 系统对硝酸盐氮的去除效果 | 第40-41页 |
3.3.2 系统对氨氮的去除效果 | 第41-43页 |
3.3.3 系统对总氮的去除效果 | 第43-45页 |
3.4 系统对总磷的去除效果 | 第45-46页 |
3.5 小结 | 第46-48页 |
第四章 人工湿地系统内部污染物去除规律的研究 | 第48-61页 |
4.1 人工湿地系统内部COD的去除规律 | 第48-51页 |
4.2 人工湿地系统内部硝态氮的去除规律 | 第51-56页 |
4.3 人工湿地系统内部氨氮的去除规律 | 第56-59页 |
4.4 小结 | 第59-61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1-63页 |
5.1 结论 | 第61-62页 |
5.2 建议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7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