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8页 |
·选题背景 | 第8页 |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5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对国内外文献的评价 | 第14-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5-18页 |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可能存在的创新及研究难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分析 | 第18-24页 |
·基本概念的界定 | 第18-20页 |
·信用 | 第18页 |
·纳税信用 | 第18-19页 |
·纳税信用等级制度 | 第19-20页 |
·诚信纳税的理论依据 | 第20-21页 |
·博弈论理论 | 第20-21页 |
·心理学动机理论 | 第21页 |
·建立纳税信用等级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21-24页 |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1-22页 |
·波特——劳勒期望激励理论 | 第22-23页 |
·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23-24页 |
第三章 我国现行指标体系分析及评价 | 第24-31页 |
·现行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制度简介 | 第24-25页 |
·我国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制度及执行存在的问题 | 第25-29页 |
·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25-27页 |
·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制度的执行存在的问题 | 第27-28页 |
·其他 | 第28-29页 |
·我国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制度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29-31页 |
·各方对纳税信用评级制度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 | 第29页 |
·信用评级主体单一,缺乏公平、公开及透明性 | 第29页 |
·国地税两套系统的部门设置导致重复管理 | 第29-30页 |
·信用等级评价指标体系设置过于宽泛,缺乏实际操作性 | 第30页 |
·其他 | 第30-31页 |
第四章 中介机构适用的指标体系构想 | 第31-41页 |
·解决纳税信用等级制度存在问题的对策 | 第31-32页 |
·由中介机构进行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的构想 | 第31页 |
·构建新的纳税信用等级评定指标体系的构想 | 第31-32页 |
·纳税信用等级评定指标体系的构想 | 第32-41页 |
·纳税信用等级评定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 第32-33页 |
·确定指标的名称、含义 | 第33-35页 |
·确定指标的计算公式、计量单位 | 第35-36页 |
·确定指标的权重和计算分值的方法 | 第36-41页 |
第五章 指标体系验证——基于 DEA 方法的应用 | 第41-51页 |
·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的必要性 | 第41-42页 |
·数据包络分析法(DEA)简介 | 第42-43页 |
·数据包络分析法发展过程 | 第42页 |
·最常用的CCR 模型介绍及其基本性质 | 第42-43页 |
·基于 DEA 方法应用的实证分析 | 第43-51页 |
第六章 结论和建议 | 第51-53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配套措施建议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学术论文 | 第56-57页 |
附录 | 第57-58页 |
后记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