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水环境中严重的重金属污染问题以及去除技术 | 第10-14页 |
1.1.1 水环境中严重的重金属污染问题 | 第10页 |
1.1.2 钴污染的主要来源及危害 | 第10-11页 |
1.1.3 砷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及其危害人体健康的严重性 | 第11-12页 |
1.1.4 水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物处理技术 | 第12-14页 |
1.2 离子印迹聚合物的相关研究及其进展 | 第14-18页 |
1.2.1 离子印迹技术 | 第14-15页 |
1.2.2 离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机理 | 第15页 |
1.2.3 离子印迹的条件选择 | 第15-16页 |
1.2.4 离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方法 | 第16-17页 |
1.2.5 离子印迹技术的应用 | 第17-18页 |
1.3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主要内容 | 第18-20页 |
第二章 新型磁性钴离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及其水体除钴的应用研究 | 第20-41页 |
2.1 前言 | 第20-21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1-25页 |
2.2.1 实验仪器和设备 | 第21页 |
2.2.2 实验试剂 | 第21-22页 |
2.2.3 钴离子印迹聚合物Co(II)-IIP的合成 | 第22页 |
2.2.4 非离子印迹聚合物(NIP)的制备 | 第22-23页 |
2.2.5 溶液中钴含量的检测 | 第23页 |
2.2.6 静态吸附实验 | 第23-24页 |
2.2.7 Co(II)-IIP的重复循环使用实验 | 第24-25页 |
2.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5-40页 |
2.4.1 钴离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 | 第25页 |
2.4.2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 | 第25-26页 |
2.4.3 扫描电镜(SEM)分析 | 第26-27页 |
2.4.4 X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27页 |
2.4.5 亲水性实验分析 | 第27-28页 |
2.4.6 热重分析(TAG) | 第28-29页 |
2.4.7 吸附实验 | 第29-40页 |
2.5 实验小结 | 第40-41页 |
第三章 新型环状咪唑阳离子型功能单体的合成及其表征 | 第41-50页 |
3.1 前言 | 第41-42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2-43页 |
3.2.1 实验仪器和设备 | 第42页 |
3.2.2 实验试剂 | 第42-43页 |
3.2.3 正离子环状功能单体的合成 | 第43页 |
3.3 结果讨论 | 第43-49页 |
3.3.1 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43-44页 |
3.3.2 4,5-二(溴甲基)吖啶的表征 | 第44-46页 |
3.3.3 1-(1H-咪唑1甲基)-1H-咪唑的表征 | 第46-48页 |
3.3.4 四溴化二- 4,5-二(亚甲基双咪唑)吖啶的表征 | 第48-49页 |
3.4 实验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亚砷酸根离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废水中砷离子的去除性能研究 | 第50-66页 |
4.1 前言 | 第50-51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1-54页 |
4.2.1 实验仪器和试剂 | 第51-52页 |
4.2.2 亚砷酸钠根离子印迹聚合物(IIP)的合成 | 第52页 |
4.2.3 对比印迹聚合物(CP)的合成 | 第52页 |
4.2.4 溶液中砷含量的检测 | 第52-53页 |
4.2.5 静态吸附实验 | 第53页 |
4.2.6 IIP的重复循环使用实验 | 第53-54页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4-65页 |
4.3.1 IIP合成 | 第54-55页 |
4.3.2 SEM图及比表面积分析 | 第55-56页 |
4.3.3 Zeta电位分析 | 第56页 |
4.3.4 TAG分析 | 第56-57页 |
4.3.5 吸附实验 | 第57-65页 |
4.4 小结 | 第65-66页 |
第五章 展望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2页 |
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