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内科学论文--全身性疾病论文--地方病学论文

碘缺乏对大鼠甲状腺形态和功能的影响

缩略词英汉对照表第3-4页
中文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前言第14-17页
    1.1 碘在机体中的作用第14页
    1.2 碘缺乏病的发生机理第14-15页
    1.3 碘缺乏病的现状第15-16页
    1.4 目前碘缺乏病研究面临的问题第16页
    1.5 本研究的设计思路第16-17页
第二章 复制不同碘缺乏水平大鼠模型第17-35页
    2.1 实验材料第17-18页
        2.1.1 低碘饲料第17页
        2.1.2 实验动物第17页
        2.1.3 实验仪器和试剂第17页
        2.1.4 手术器械第17-18页
    2.2 构建动物模型及样本收集方法第18-21页
        2.2.1 技术路线图第18页
        2.2.2 动物分组第18页
        2.2.3 样本收集与检测第18-21页
            2.2.3.1 动物饲料与检测第18-20页
            2.2.3.2 体重和食物利用率第20页
            2.2.3.3 血常规和生化指标第20页
            2.2.3.4 甲状腺绝对重量与相对重量第20页
            2.2.3.5 脏器系数第20-21页
    2.3 结果第21-31页
        2.3.1 体重第21页
        2.3.2 进食量第21-24页
        2.3.3 血常规和生化指标第24-27页
            2.3.3.1 血常规第24-25页
            2.3.3.2 生化指标第25-27页
        2.3.4 甲状腺重量第27-29页
        2.3.5 脏器系数第29-31页
    2.4 讨论第31-35页
        2.4.1 碘缺乏与碘缺乏动物模型构建第31-32页
        2.4.2 碘缺乏对大鼠基本情况的影响第32-35页
            2.4.2.1 体重第32页
            2.4.2.2 进食量第32-33页
            2.4.2.3. 血常规和血生化第33页
            2.4.2.4 甲状腺绝对重量与相对重量第33页
            2.4.2.5 脏器系数第33-35页
第三章 碘缺乏对甲状腺形态和功能的影响第35-51页
    3.1 实验材料第35-36页
        3.1.1 实验动物第35页
        3.1.2 实验仪器、工具第35-36页
        3.1.3 主要试剂第36页
    3.2 实验方法第36-44页
        3.2.1 技术路线图第36-37页
        3.2.2 尿碘测定第37-39页
            3.2.2.1 原理第37页
            3.2.2.2 溶液配制第37-38页
            3.2.2.3 尿样收集和保存第38页
            3.2.2.4 测定第38-39页
        3.2.3 血清激素水平第39-40页
            3.2.3.1 原理第39页
            3.2.3.2 检测步骤第39页
            3.2.3.3 血样收集与保存第39-40页
        3.2.4 甲状腺NIS蛋白水平的表达第40-43页
            3.2.4.1 原理第40页
            3.2.4.2 溶液的配制第40页
            3.2.4.3 甲状腺样本收集第40页
            3.2.4.4 检测第40-43页
        3.2.5 甲状腺形态学变化第43-44页
            3.2.5.1 解剖学变化第43页
            3.2.5.3 组织学变化第43-44页
    3.3 结果第44-47页
        3.3.1 尿碘第44页
        3.3.2 血清激素第44-45页
        3.3.3 甲状腺NIS的蛋白表达第45-46页
        3.3.4 解剖学变化第46页
        3.3.5 组织学变化第46-47页
    3.4 讨论第47-51页
        3.4.1 尿碘第49页
        3.4.2 血清激素第49-50页
        3.4.3 NIS表达第50页
        3.4.4 解剖学变化第50页
        3.4.5 组织学变化第50-51页
第四章 结论第51页
第五章 建议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5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55-56页
致谢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沙尘在太阳能光伏组件表面的沉降与冲蚀行为研究
下一篇:伞形风力机三维建模及结构动力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