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视域下的生态消费研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一、引言 | 第10-16页 |
| (一)选题的缘由 | 第10页 |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 1. 国外学者对消费问题的研究 | 第11-12页 |
| 2. 国内学者对生态消费问题的研究 | 第12-14页 |
| (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 1.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 2.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 二、生态文明与生态消费的基本概述 | 第16-26页 |
| (一)生态文明 | 第16-20页 |
| 1. 生态文明的兴起 | 第16-17页 |
| 2. 生态文明定义的厘定 | 第17-18页 |
| 3. 生态文明的基本体现 | 第18-20页 |
| (二)生态消费 | 第20-26页 |
| 1. 生态消费的提出 | 第20-21页 |
| 2. 生态消费的内涵 | 第21-22页 |
| 3. 生态消费的基本原则 | 第22-26页 |
| 三、影响生态文明建设的“非生态”消费 | 第26-37页 |
| (一)“非生态”消费的表现 | 第26-28页 |
| 1. 超越生存与发展需求的“炫耀性消费” | 第26-27页 |
| 2. 超越财力限度的“超前性消费” | 第27页 |
| 3. 超越环境限度的“过度性消费” | 第27-28页 |
| 4. 超越绿色限度的“野蛮性消费” | 第28页 |
| (二)“非生态”消费的危害 | 第28-31页 |
| 1. “非生态”消费加重了生态负担 | 第28-29页 |
| 2. “非生态”消费扭曲了人的价值观念 | 第29-30页 |
| 3. “非生态”消费破坏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 第30-31页 |
| (三)生态文明建设中“非生态”消费的反思 | 第31-37页 |
| 1. 异化消费的影响 | 第31-33页 |
| 2. 现代传媒的鼓动 | 第33-34页 |
| 3. 生态消费制度的缺失 | 第34-37页 |
| 四、生态文明建设中倡导生态消费的路径选择 | 第37-47页 |
| (一)政府促进生态消费的手段 | 第37-41页 |
| 1. 法律手段 | 第37-38页 |
| 2. 经济手段 | 第38-40页 |
| 3. 教育手段 | 第40-41页 |
| (二)企业促进生态消费的手段 | 第41-43页 |
| 1. 生态生产 | 第41-42页 |
| 2. 生态营销 | 第42-43页 |
| (三)消费者促进生态消费的手段 | 第43-47页 |
| 1. 低碳衣食 | 第44页 |
| 2. 低碳住行 | 第44-47页 |
| 五、生态消费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 第47-51页 |
| (一)生态消费有助于人们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 | 第47页 |
| (二)生态消费有助于形成绿色消费市场 | 第47-48页 |
| (三)生态消费有助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 | 第48-49页 |
| (四)生态消费有助于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第49-51页 |
| 结论 | 第51-53页 |
| 致谢 | 第53-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