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3页 |
1.1 瘤胃素在反刍动物生产上的应用 | 第13页 |
1.2 中草药 | 第13-14页 |
1.3 中草药对反刍动物瘤胃发酵的影响研究 | 第14-16页 |
1.3.1 瘤胃发酵 | 第14-15页 |
1.3.2 中草药对反刍动物瘤胃发酵的影响 | 第15-16页 |
1.4 中草药对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研究 | 第16-20页 |
1.4.1 瘤胃微生物区系 | 第16-18页 |
1.4.2 瘤胃微生物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1.4.3 中草药对瘤胃微生物区系的研究现状 | 第20页 |
1.5 本试验的目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20-23页 |
第二章 复方中药对山羊瘤胃发酵的影响 | 第23-39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3-25页 |
2.1.1 复方中药 | 第23页 |
2.1.2 试验动物及饲养管理 | 第23-24页 |
2.1.3 试验设计 | 第24页 |
2.1.4 瘤胃内容物的采集与处理 | 第24页 |
2.1.5 瘤胃发酵参数的测定 | 第24-25页 |
2.1.8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25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5-35页 |
2.2.1 复方中药对瘤胃pH值的影响 | 第25页 |
2.2.2 复方中药对瘤胃NH_3-N浓度和MCP含量的影响 | 第25页 |
2.2.3 复方中药对瘤胃液VFA浓度的影响 | 第25-35页 |
2.3 讨论 | 第35-38页 |
2.3.1 瘤胃pH值的变化 | 第35页 |
2.3.2 瘤胃NH_3-N浓度和MCP含量的变化 | 第35-37页 |
2.3.3 瘤胃VFA浓度的变化 | 第37-38页 |
2.4 小结 | 第38-39页 |
第三章 复方中药对山羊瘤胃细菌菌群结构的影响 | 第39-61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9-42页 |
3.1.1 试验动物 | 第39页 |
3.1.2 试验方法 | 第39-42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42-55页 |
3.2.1 高通量测序 | 第42-44页 |
3.2.2 OTU分析和物种注释 | 第44-47页 |
3.2.3 样品复杂度分析结果 | 第47-50页 |
3.2.4 基于门属水平的微生物构成 | 第50-54页 |
3.2.5 多样品比较分析 | 第54-55页 |
3.3 讨论 | 第55-60页 |
3.3.1 高通量测序及数据处理 | 第55-56页 |
3.3.2 OTU分析及物种注释 | 第56页 |
3.3.3 样品复杂度分析 | 第56-57页 |
3.3.4 基于门属水平的微生物构成 | 第57-59页 |
3.3.5 多样品比较分析 | 第59-60页 |
3.4 小结 | 第60-61页 |
第四章 复方中药对山羊瘤胃纤维降解菌数量的影响 | 第61-67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61-63页 |
4.1.1 试验动物 | 第61页 |
4.1.2 仪器和试剂 | 第61-62页 |
4.1.3 试验方法 | 第62页 |
4.1.4 Real-time PCR检测 | 第62-63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63-65页 |
4.2.1 标准品电泳结果 | 第63页 |
4.2.2 3 种纤维降解菌的标准曲线和扩增曲线 | 第63-64页 |
4.2.4 复方中药对3种纤维降解菌数量的影响 | 第64-65页 |
4.3 讨论 | 第65-66页 |
4.4 小结 | 第66-67页 |
全文总结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7页 |
致谢 | 第77-79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文章及参加课题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