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水产、渔业论文--水产养殖技术论文--各种鱼类养殖论文

三峡库区水域牧场鲢鳙驱动的氮磷循环研究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20页
    1.1 鲢、鳙生态效应研究第12-13页
        1.1.1 鲢、鳙的摄食生物学第12页
        1.1.2 鲢、鳙非经典生物操纵理论第12-13页
    1.2 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进展第13-17页
        1.2.1 生态化学计量学的定义第13-14页
        1.2.2 生态化学计量学的基本理论第14-15页
        1.2.3 消费者驱动的养分化学计量学研究第15-16页
        1.2.4 生态化学计量学的研究现状第16-17页
    1.3 鱼类驱动氮、磷循环的研究第17-20页
        1.3.1 鱼类C、N、P化学计量学研究第17页
        1.3.2 食物N、P含量对鱼类驱动N、P循环的化学计量学影响第17-20页
引言第20-22页
第二章 干井河水域牧场鲢鳙的氮磷化学计量学特征第22-30页
    2.1 研究地区自然地理特征第22-23页
        2.1.1 自然地理特征第22页
        2.1.2 干井河鱼类种群特征第22-23页
    2.2 材料和方法第23-25页
        2.2.1 采样点设置和采样时间第23-24页
        2.2.2 样本处理和N、P含量测定方法第24页
        2.2.3 数据分析第24-25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25-28页
        2.3.1 鲢、鳙的氮、磷化学计量学总体特征第25-26页
        2.3.2 鲢、鳙鱼体N、P含量的影响因素第26-27页
        2.3.3 体重对鲢、鳙的N、P含量的影响第27-28页
    2.4 讨论第28-29页
        2.4.1 不同生长阶段下鲢、鳙鱼体N、P化学计量学特征第28页
        2.4.2 鲢、鳙鱼体N、P含量的影响因素第28-29页
    2.5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三章 干井河鲢鳙的氮磷排泄量研究第30-44页
    3.1 研究方法第30-31页
        3.1.1 采样时间、方法及采样点设置第30页
        3.1.2 实验方法第30-31页
        3.1.3 样品处理第31页
        3.1.4 数据处理第31页
    3.2 结果第31-40页
        3.2.1 鲢、鳙排泄率特征第31-37页
        3.2.2 鲢、鳙特定体重排泄率与体重的关系第37-38页
        3.2.3 鲢、鳙鱼体的元素与排泄率的关系第38-40页
    3.3 讨论第40-41页
        3.3.1 鲢、鳙N、P排泄的形式及影响素第40页
        3.3.2 鲢、鳙特定体重排泄率与体重的关系第40-41页
        3.3.3 鲢、鳙鱼体的氮、磷含量对其排泄率影响第41页
    3.4 本章小结第41-44页
第四章 鲢鳙在驱动于井河水体中氮磷再循环中的作用第44-54页
    4.1 研究方法第44-46页
        4.1.1 采样点设置第44页
        4.1.2 水样的采集与测定第44页
        4.1.3 浮游植物与浮游动物样品的采集、处理与分析第44-45页
        4.1.4 浮游动物N、P排泄率的估算第45-46页
        4.1.5 鲢、鳙生物量的统计第46页
        4.1.6 鲢、鳙N、P排泄量占藻类初级生产所需N、P的比率第46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46-51页
        4.2.1 干井河浮游生物量月变化情况第46-47页
        4.2.2 干井河水温、透明度变化第47-49页
        4.2.3 干井河TN、TP的时空分布第49-50页
        4.2.4 干井河N、P在干井河水生态系统食物网中分布及变动第50-51页
    4.3 讨论第51-54页
        4.3.1 干井河TN与TP的时空分布及影响因素第51页
        4.3.2 鲢、鳙在驱动干井河水体物质循环的作用第51-54页
第五章 结论第54-56页
参考文献第56-66页
致谢第66-6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项目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青岛RY环境科技公司融资问题研究
下一篇:单载流子传输的InP基双异质结光敏晶体管高频特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