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文献综述 | 第10-18页 |
第一章 高尔基体 α-甘露糖苷酶 Ⅱ的研究进展 | 第10-18页 |
1.1 GM Ⅱ的结构 | 第10-11页 |
1.2 GM Ⅱ的活性中心及催化机制 | 第11-13页 |
1.2.1 GM Ⅱ的活性中心 | 第11-12页 |
1.2.2 GM Ⅱ的催化机制 | 第12-13页 |
1.2.3 GM Ⅱ与其抑制剂的结合 | 第13页 |
1.3 GM Ⅱ的基因克隆、表达与改造 | 第13-14页 |
1.4 GM Ⅱ的生物学特性及酶活性影响因素 | 第14-15页 |
1.4.1 GM Ⅱ的活性检测方法及原理 | 第14-15页 |
1.4.2 GM Ⅱ酶活性的影响因素 | 第15页 |
1.5 与GM Ⅱ相关疾病的研究 | 第15-18页 |
1.5.1 GM Ⅱ与肿瘤 | 第15-16页 |
1.5.2 GM Ⅱ与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常性贫血 Ⅱ型 | 第16-18页 |
试验研究 | 第18-44页 |
第二章 山羊高尔基体 α-甘露糖苷酶 Ⅱ的基因克隆及组织表达谱分析 | 第18-25页 |
2.1 材料 | 第18-19页 |
2.1.1 主要仪器 | 第18页 |
2.1.2 主要试剂 | 第18-19页 |
2.1.3 试验动物样品 | 第19页 |
2.1.4 试验菌株及克隆载体 | 第19页 |
2.2 方法 | 第19-21页 |
2.2.1 总量RNA的提取 | 第19-20页 |
2.2.2 chGM Ⅱ的基因克隆 | 第20-21页 |
2.2.3 荧光定量PCR(q PCR)检测不同组织中GM Ⅱ的表达水平 | 第21页 |
2.3 结果 | 第21-24页 |
2.3.1 chGM Ⅱ的基因序列 | 第21-23页 |
2.3.2 chGM Ⅱ在不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 | 第23-24页 |
2.4 讨论 | 第24页 |
2.5 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山羊高尔基体 α-甘露糖苷酶Ⅱ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25-33页 |
3.1 基因序列 | 第25页 |
3.2 主要软件 | 第25页 |
3.3 方法 | 第25页 |
3.4 结果 | 第25-30页 |
3.4.1 不同物种间GM Ⅱ的同源性比较 | 第25-26页 |
3.4.2 chGM Ⅱ的蛋白结构分析 | 第26-28页 |
3.4.3 chGM Ⅱ与其底物及抑制剂的结合 | 第28-30页 |
3.5 讨论 | 第30-31页 |
3.5.1 chGM Ⅱ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0页 |
3.5.2 chGM Ⅱ的活性位点 | 第30-31页 |
3.6 小结 | 第31-33页 |
第四章 山羊高尔基体 α-甘露糖苷酶 Ⅱ的酵母表达及酶特性研究 | 第33-44页 |
4.1 材料 | 第33-34页 |
4.1.1 主要仪器 | 第33页 |
4.1.2 主要试剂 | 第33页 |
4.1.3 试验菌株和载体 | 第33-34页 |
4.1.4 培养基 | 第34页 |
4.2 方法 | 第34-38页 |
4.2.1 含双酶切位点的目的基因的扩增 | 第34-35页 |
4.2.2 重组表达质粒的构建 | 第35页 |
4.2.3 毕赤酵母表达菌的转化 | 第35-36页 |
4.2.4 重组表达酵母菌的诱导表达 | 第36页 |
4.2.5 表达产物的鉴定 | 第36-37页 |
4.2.6 表达产物的蛋白特性分析 | 第37-38页 |
4.3 结果 | 第38-41页 |
4.3.1 重组表达质粒的构建 | 第38页 |
4.3.2 酵母菌落PCR | 第38页 |
4.3.3 表达产物的SDS-PAGE电泳、纯化、Western Blotting | 第38-40页 |
4.3.4 表达产物的活性检测 | 第40页 |
4.3.5 表达产物的酶特性分析 | 第40-41页 |
4.4 讨论 | 第41-43页 |
4.5 小结 | 第43-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作者简介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