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提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11页 |
一、论文的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8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8-9页 |
三、研究框架与方法 | 第9-11页 |
第一章 商业秘密与商业秘密权 | 第11-15页 |
第一节 商业秘密及其构成要件 | 第11-13页 |
一、商业秘密 | 第11-12页 |
二、商业秘密的构成要件 | 第12-13页 |
第二节 商业秘密权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商业秘密权的限制:提出与理由 | 第15-21页 |
第一节 商业秘密权的限制 | 第15-17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5页 |
二、商业秘密权限制的功能 | 第15-17页 |
第二节 商业秘密权限制的理论依据 | 第17-21页 |
一、以商业伦理学为视角的分析 | 第17-18页 |
二、以经济学为视角的分析 | 第18-19页 |
三、以法理学为视角的分析 | 第19-21页 |
第三章 商业秘密权的限制方式 | 第21-34页 |
第一节 他人合法权利对商业秘密权的限制 | 第21-26页 |
一、他人自行开发研制获取商业秘密 | 第21-22页 |
二、他人通过反向工程获取商业秘密 | 第22-24页 |
三、情报分析或直接调查获取商业秘密 | 第24页 |
四、他人合法受让或被许可获得商业秘密 | 第24-25页 |
五、他人善意取得商业秘密 | 第25-26页 |
六、因权利人疏忽泄露而获取商业秘密 | 第26页 |
第二节 雇佣关系中劳动权和择业权对商业秘密权的限制 | 第26-31页 |
一、竞业禁止协议的内涵 | 第27-28页 |
二、竞业禁止协议所体现的商业秘密权与雇员劳动权、择业权的之间的冲突 | 第28-29页 |
三、雇员劳动权和择业权对竞业禁止协议的合理限制 | 第29-31页 |
第三节 公共利益原则对商业秘密权的限制 | 第31-34页 |
一、非法的商业秘密不予保护 | 第31-32页 |
二、不正当的商业秘密不予保护 | 第32页 |
三、强制披露和许可制度对商业秘密权的限制 | 第32-34页 |
第四章 中国市场经济中商业秘密权的限制 | 第34-38页 |
第一节 商业秘密国际权利格局形成 | 第34-35页 |
第二节 我国市场经济中商业秘密权的本土现状 | 第35-38页 |
一、商业秘密保护标准被动抬高 | 第35页 |
二、本土企业商业秘密权利意识和管理能力严重不足 | 第35-36页 |
三、滥用商业秘密权现象初显端倪 | 第36-38页 |
第五章 我国商业秘密权限制制度的未来走向 | 第38-46页 |
第一节 我国商业秘密权限制制度的现状 | 第38-40页 |
一、关于公共利益对商业秘密权的限制 | 第38页 |
二、关于他人合法权利对商业秘密权的限制 | 第38-39页 |
三、关于劳动权、择业权对商业秘密权的限制 | 第39-40页 |
第二节 我国商业秘密权限制制度的缺陷分析 | 第40-41页 |
一、现有规定分布散乱,缺乏系统性 | 第40页 |
二、现有规定效力等级较低 | 第40-41页 |
三、具体制度设计不完备 | 第41页 |
第三节 我国商业秘密权限制制度的未来走向 | 第41-46页 |
一、立法模式的选择 | 第42页 |
二、立法目的和基本原则 | 第42-43页 |
三、具体制度的完善和设计 | 第43-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或论文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