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胡崾岘油区长2油藏地质特征及剩余油类型浅析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1.2.1 三角洲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2 基底断裂及隐性裂缝带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3 研究区勘探开发现状 | 第13-14页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4-16页 |
第二章 胡崾岘油区长2段构造地质特征 | 第16-37页 |
2.1 胡崾岘油区概况 | 第16-17页 |
2.2 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 第17-24页 |
2.2.1 小层划分与对比的原理 | 第17-19页 |
2.2.2 小层划分与对比 | 第19-24页 |
2.3 胡崾岘油区构造特征 | 第24-27页 |
2.4 基底断裂的“隐性活动” | 第27-29页 |
2.5 裂缝类型与特征 | 第29-37页 |
2.5.1 中生界裂缝发育的证据 | 第29-30页 |
2.5.2 胡崾岘油区裂缝主要类型及特征 | 第30-33页 |
2.5.3 胡崾岘油区岩石应力适应性差异分析 | 第33-35页 |
2.5.4 裂缝的分布特征 | 第35-37页 |
第三章 胡崾岘油区长2段沉积微相研究 | 第37-45页 |
3.1 区域沉积背景 | 第37-38页 |
3.2 沉积相标志 | 第38-40页 |
3.2.1 颜色及岩性标志 | 第38-39页 |
3.2.2 岩石类型及特征 | 第39页 |
3.2.3 沉积构造 | 第39页 |
3.2.4 测井响应特征 | 第39-40页 |
3.3 浅水三角洲单井相分析 | 第40-41页 |
3.4 浅水三角洲微相平面展布特征 | 第41-45页 |
第四章 胡崾岘油区长2油藏地质特征 | 第45-64页 |
4.1 储层特征研究 | 第45-48页 |
4.2 油气充注地质过程初步分析 | 第48-56页 |
4.2.1 长7烃源岩最大动力源区宏观分析 | 第49-53页 |
4.2.2 充注地质过程分析 | 第53-56页 |
4.3 胡崾岘油区油水分布规律 | 第56-61页 |
4.3.1 油藏流体性质 | 第56页 |
4.3.2 油藏剖面油水特征 | 第56-60页 |
4.3.3 平面油水分布特征 | 第60-61页 |
4.4 胡崾岘油区油藏分布特点及类型分析 | 第61-64页 |
4.4.1 胡崾岘油区油藏分布特点 | 第61页 |
4.4.2 胡崾岘油区油藏类型初步探讨 | 第61-64页 |
第五章 剩余油类型初步探讨及开发建议 | 第64-89页 |
5.1 开发工艺导致的剩余油类型 | 第65-67页 |
5.2 对剩余油产生影响的地质因素分析 | 第67-83页 |
5.2.1 微幅度构造 | 第67-76页 |
5.2.2 侵蚀古地貌 | 第76-80页 |
5.2.3 基底活动隐性裂缝发育带 | 第80-83页 |
5.3 地质因素所造成的剩余油类型 | 第83-84页 |
5.4 研究区开发动态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 第84-88页 |
5.5 开发调整建议 | 第88-89页 |
结论与认识 | 第89-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4页 |
致谢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