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区域产业分工与协作研究--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框架人才流动视角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4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8-11页 |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基本框架 | 第11-12页 |
第三节 主要创新与不足 | 第12-14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研究现状 | 第14-25页 |
第一节 区域产业分工与协作相关理论 | 第14-18页 |
第二节 新经济地理学理论 | 第18-20页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第四节 本文研究起点 | 第22-25页 |
第三章 理论模型与假说推演 | 第25-46页 |
第一节 新经济地理框架对长三角的借鉴 | 第25-27页 |
第二节 线性自由人才模型基本假设 | 第27-29页 |
第三节 产业分工与协作的自由市场机制 | 第29-36页 |
第四节 产业分工与协作的政府干预机制 | 第36-46页 |
第四章 长三角区域产业分工与协作现状分析 | 第46-54页 |
第一节 区域内产业结构比较 | 第46-48页 |
第二节 区域内主导性细分产业归纳 | 第48-49页 |
第三节 地区主导性细分产业分析 | 第49-52页 |
第四节 区域产业分工与协作现存问题 | 第52-54页 |
第五章 长三角区域产业分工与协作的实证分析 | 第54-59页 |
第一节 模型设定与变量选取 | 第54-55页 |
第二节 统计性描述 | 第55-56页 |
第三节 计量检验 | 第56-57页 |
第四节 结果分析 | 第57-5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