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8-10页 |
引言 | 第10-13页 |
一、概述 | 第13-21页 |
(一)“解释之补充资料”的含义 | 第13-15页 |
(二)“解释之补充资料”的发展 | 第15-17页 |
(三)“解释之补充资料”在WTO条约解释中的重要性 | 第17-19页 |
(四)“解释之补充资料”与《维也纳公约》第31条的关系 | 第19-21页 |
二、“解释之补充资料”认定分析 | 第21-32页 |
(一)“条约准备工作”的认定分析 | 第21-26页 |
(二)“缔约情况”的认定分析 | 第26-30页 |
(三)“条约准备工作”与“缔约情况”的关系 | 第30-32页 |
三、“解释之补充资料”的适用分析 | 第32-36页 |
(一)“解释之补充资料”适用的具体情形 | 第32-33页 |
(二)对根据《维也纳公约》第31条所得含义的证实 | 第33-35页 |
(三)对根据《维也纳公约》第31条所得含义的确定 | 第35-36页 |
四、“解释之补充资料”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探讨 | 第36-43页 |
(一)“解释之补充资料”存在的问题 | 第36-39页 |
(二)“解释之补充资料”问题的解决方法探讨 | 第39-43页 |
五、“解释之补充资料”对于中国的启示 | 第43-47页 |
(一)明确国际条约的准备资料范围 | 第43-44页 |
(二)处理好《维也纳公约》第31条和“解释之补充资料”之间的关系 | 第44-46页 |
(三)关注条约解释是否超过必要的限度并进行监督 | 第46-47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