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贸易经济论文--中国国内贸易经济论文--商品流通论文--电子贸易、网上贸易论文

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导论第9-14页
    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2 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第10-11页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框架第11-13页
    1.4 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第13-14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14-19页
    2.1 国外文献回顾第14-15页
    2.2 国内文献回顾第15-17页
        2.2.1 第三方支付第15-16页
        2.2.2 互联网理财第16-17页
        2.2.3 网络信贷第17页
    2.3 相关研究文献述评第17-19页
第三章 互联网金融理论基础及特点第19-26页
    3.1 互联网金融发展理论第19-20页
        3.1.1 平台经济学理论第19页
        3.1.2 现代金融中介理论第19-20页
        3.1.3 理论基础述评第20页
    3.2 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历程第20-21页
    3.3 我国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驱动因素第21-22页
    3.4 互联网金融特点第22-24页
    3.5 互联网金融的优势第24-26页
第四章 互联网金融主要商业模式及对商业银行的冲击影响第26-38页
    4.1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国际模式第26-27页
    4.2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国内模式第27-33页
        4.2.1 第三方支付——以“支付宝”为例第27-29页
        4.2.2 互联网理财——以“余额宝”为例第29-31页
        4.2.3 网络信贷——以“阿里小贷”为例第31-33页
    4.3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影响第33-36页
        4.3.1 对资产业务的影响第33-34页
        4.3.2 对负债业务的影响第34-35页
        4.3.3 对中间业务的影响第35-36页
    4.4 小结第36-38页
第五章 基于SWOT模型的互联网金融竞争环境分析第38-44页
    5.1 商业银行所具有的优势(STRENGTH)第38-39页
    5.2 商业银行所处的劣势(WEAKNESS)第39-40页
    5.3 商业银行面临的机遇(OPPORTUNITY)第40-41页
    5.4 商业银行面临的威胁(THREAT)第41-42页
    5.5 小结第42-44页
第六章 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冲击的应对措施分析第44-55页
    6.1 自建电商平台增加中间业务收入第44-45页
    6.2 打造直销银行积极转型第45-47页
    6.3 迅速启动大数据金融业务第47-48页
    6.4 尽快开启移动互联网金融业务第48-49页
    6.5 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其他有关对策建议第49-51页
    6.6 A银行案例分析第51-55页
        6.6.1 A银行背景概况第51-52页
        6.6.2 A银行采取的措施第52-55页
第七章 研究结论及未来展望第55-59页
    7.1 研究结论第55-57页
    7.2 研究不足及展望第57-59页
致谢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3页
作者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介入式电化学血糖监测传感器的研究
下一篇:朱庸斋词学思想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