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煤期货对现货市场影响的研究
|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1 绪论 | 第11-15页 |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 1.2 研究方法和目的 | 第12-13页 |
| 1.3 研究创新和不足 | 第13页 |
| 1.4 研究框架和结构 | 第13-15页 |
| 2 文献综述 | 第15-19页 |
| 2.1 期现联动与跨市场联动的研究 | 第15-17页 |
| 2.2 煤炭市场改革 | 第17-18页 |
| 2.3 常用联动研究方法和溢出效应 | 第18-19页 |
| 3 理论基础 | 第19-22页 |
| 3.1 期货的作用 | 第19-20页 |
| 3.2 市场间信息传导 | 第20页 |
| 3.3 溢出效应 | 第20-22页 |
| 3.3.1 溢出效应 | 第21页 |
| 3.3.2 溢出指数 | 第21-22页 |
| 4 模型设定 | 第22-27页 |
| 4.1 平稳性检验 | 第22页 |
| 4.2 Johansen协整检验 | 第22-23页 |
| 4.3 VEC模型 | 第23页 |
| 4.4 格兰杰因果检验 | 第23-24页 |
| 4.5 溢出指数 | 第24-27页 |
| 5 动力煤期货和现货联动的实证研究 | 第27-41页 |
| 5.1 煤炭相关期货和现货指数介绍 | 第27-28页 |
| 5.1.1 动力煤现货指数 | 第27-28页 |
| 5.1.2 煤炭期货的品种 | 第28页 |
| 5.2 数据选取和处理 | 第28-29页 |
| 5.3 描述性统计量 | 第29-30页 |
| 5.4 平稳性检验 | 第30-31页 |
| 5.5 协整检验 | 第31-32页 |
| 5.6 误差修正模型 | 第32-34页 |
| 5.7 格兰杰因果检验 | 第34-36页 |
| 5.8 脉冲响应函数 | 第36-37页 |
| 5.9 方差分解和溢出指数 | 第37-41页 |
| 5.9.1 方差分解 | 第37-38页 |
| 5.9.2 收益溢出指数 | 第38-39页 |
| 5.9.3 波动溢出指数 | 第39-41页 |
| 6 跨市场联动和溢出指数 | 第41-50页 |
| 6.1 数据选取和处理 | 第41页 |
| 6.2 相关系数 | 第41-43页 |
| 6.3 平稳性检验 | 第43-44页 |
| 6.4 因果检验 | 第44-46页 |
| 6.5 协整检验 | 第46-47页 |
| 6.6 溢出指数 | 第47-50页 |
| 6.6.1 收益溢出指数 | 第47-49页 |
| 6.6.2 波动溢出指数 | 第49-50页 |
| 7 结论与建议 | 第50-52页 |
| 7.1 结论 | 第50页 |
| 7.2 建议 | 第50-52页 |
| 7.2.1 完善动力煤期货市场 | 第50-51页 |
| 7.2.2 推进动力煤现货市场改革 | 第51-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 致谢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