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学与热处理论文--金属腐蚀与保护、金属表面处理论文--腐蚀的控制与防护论文--金属表面防护技术论文

奥氏体不锈钢自润滑耐磨涂层微观结构与摩擦磨损性能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20页
    1.1 课题背景第10页
    1.2 表面熔覆技术第10-17页
        1.2.1 激光熔覆技术第11-13页
        1.2.2 热喷涂技术第13页
        1.2.3 等离子熔覆技术第13-14页
        1.2.4 堆焊技术第14页
        1.2.5 钨极氩弧熔覆技术第14-17页
    1.3 涂层磨损形式第17页
    1.4 固体润滑材料第17-18页
    1.5 本文研究内容第18-20页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20-25页
    2.1 实验材料第20-21页
        2.1.1 基体材料第20页
        2.1.2 熔覆材料第20-21页
    2.2 试验装置及设备第21页
        2.2.1 激光熔覆系统第21页
        2.2.2 钨极氩弧焊第21页
    2.3 熔覆涂层制备第21-23页
        2.3.1 激光熔覆涂层制备第21-22页
        2.3.2 氩弧熔覆涂层制备第22-23页
    2.4 试验方法第23-25页
        2.4.1 涂层显微组织及物相分析第23页
        2.4.2 涂层硬度测定第23页
        2.4.3 涂层摩擦磨损性能测定第23-24页
        2.4.4 涂层耐腐蚀性评定第24-25页
第3章 TiC和B_4C增强奥氏体不锈钢耐磨涂层第25-45页
    3.1 TiC增强奥氏体不锈钢耐磨涂层第25-37页
        3.1.1 激光熔覆TiC增强奥氏体不锈钢涂层微观组织第25-27页
        3.1.2 氩弧熔覆TiC增强奥氏体不锈钢涂层微观组织第27-29页
        3.1.3 TiC增强奥氏体不锈钢涂层硬度第29-30页
        3.1.4 TiC增强奥氏体不锈钢涂层摩擦磨损性能第30-34页
        3.1.5 TiC增强奥氏体不锈钢涂层耐蚀性第34-36页
        3.1.6 EBSD组织观察第36-37页
    3.2 TiC和B_4C复合增强奥氏体不锈钢涂层第37-43页
        3.2.1 TiC和B_4C复合增强奥氏体不锈钢涂层微观组织第38-39页
        3.2.2 硼化物形貌第39-40页
        3.2.3 TiC和B_4C复合增强奥氏体不锈钢熔覆涂层硬度第40-41页
        3.2.4 TiC和B_4C复合增强奥氏体不锈钢涂层摩擦磨损性能第41-43页
        3.2.5 涂层耐蚀性能第43页
    3.3 本章小结第43-45页
第4章 MoS_2/(TiC和B_4C)复合增强奥氏体不锈钢自润滑涂层第45-53页
    4.1 MoS_2/(TiC和B_4C)复合增强奥氏体不锈钢涂层微观组织第45-47页
    4.2 MoS_2/(TiC和B_4C)复合增强奥氏体不锈钢涂层硬度第47-48页
    4.3 MoS_2/(TiC和B_4C)复合增强奥氏体不锈钢涂层摩擦磨损性能第48-51页
        4.3.1 MoS_2/(TiC和B_4C)复合增强奥氏体不锈钢涂层失重第48页
        4.3.2 MoS_2/(TiC和B_4C)复合增强奥氏体不锈钢涂层摩擦系数及磨损形貌第48-51页
    4.4 MoS_2/(TiC和B_4C)复合增强奥氏体不锈钢涂层耐蚀性第51-52页
    4.5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5章 石墨烯增强奥氏体不锈钢自润滑涂层第53-59页
    5.1 石墨烯增强奥氏体不锈钢涂层显微组织第53-54页
    5.2 石墨烯增强奥氏体不锈钢涂层硬度第54-55页
    5.3 石墨烯增强奥氏体不锈钢涂层摩擦磨损性能第55-57页
        5.3.1 石墨烯增强奥氏体不锈钢涂层失重第55-56页
        5.3.2 石墨烯增强奥氏体不锈钢涂层摩擦系数及其磨损形貌第56-57页
    5.4 石墨烯增强奥氏体不锈钢涂层耐蚀性能第57-58页
    5.5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结论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4页
攻读硕士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64-65页
致谢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矿产资源地质调查综合评价模型研究--以滇东南地区为例
下一篇:基于能量约束的WSN路由协议研究